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英国文学史论 上下卷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45775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5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可用积分
可用 0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4、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英国文学史论 上下卷
书号 :9787544645775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02
作者 :王守仁,何宁
开本 :X16
页面 :788
装帧 :平装
语种 :汉语
字数 :776

介绍

 主编简介


 


王守仁
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2011-2015)、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已发表论文140多篇,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出版学术专著Theatre of the Mind(《19世纪英国诗剧研究》),近年来的著作有《性别·种族·文化》、《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20世纪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批评史》,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战后历史进程中的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及《英国文学选读》等教材。

何宁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哈代研究史》、《20世纪英国文学史》(合著)等。


 


  


 


本书导读


 


  


 


本书精选英国文学史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深入剖析这些作家的重要作品对推动英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虽属分篇散论,但各家言说对经典文本均有新的阐发,并能会通合一。撰稿人都是术业有专攻的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专门研究,关注文本与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互动,洞隐烛微,力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道人所未道,体现了当代中国英国文学研究的水平。


 


 


 


 


本书前言


 


 


 


 


 


1988年,埃默里·埃利奥特(Emory Elliott)主编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出版,摈弃了以往的文学史编写模式,打破了那种以一种历史观念统领整部文学史、力图为文学发展总结规律、划定界限的文学史观,而主张以对各阶段文学发展的面貌深入研究、采用多重声音描述的策略,展现多侧面、多元素、多型态的文学发展历史。经过出版之初的争议,学术界逐渐认同这一文学史观。在英国文学方面,贯穿相同编写思想的《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1993)和《哥伦比亚英国小说史》(1994)相继问世。这种摆脱单一叙事模式、展现文学发展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文学史观融入了学界主流,与传统的文学史观并行不悖,成为当代文学史编写的两大主流。


中国的英国文学史研究和编撰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王靖撰写的《英国文学史》成书于1917年,1920年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英国文学史。在之后的近一个世纪中,中国学人对英国文学的研究日渐深入,英国文学史的编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著作有陈嘉的四卷本《英国文学史》(1981-1986)、王佐良和周珏良的五卷本《英国文学史》(1994-2006)、侯维瑞的《英国文学通史》(1999)、常耀信的三卷本《英国文学通史》(2013)等。不过,以往的英国文学史编撰,包括笔者编写的《英国文学简史》(2006)和《20世纪英国文学史》(2006),由于要考虑到受众,也就是中国高校学**英国文学的大学生和普通读者,所以在内容方面以对文学作品的介绍和评价为主,相对而言,对文学作品、作家及文学发展深入研究的篇幅比较有局限,未能充分展示中国学者的英国文学研究水平。


近年来,国内英国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活在信息化社会,获取图书资料之方便迅捷,是过去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老一辈学者潜心治学,积累深厚,不少年轻的博士接受了英美大学或国内高校英语系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英国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准。有鉴于此,我们在考虑推出一部新的英国文学史时,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国学人在英国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而不是重复编写一部以普及文学史知识为主、强调观点一致、线性发展的传统文学史。《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所代表的文学史编撰观念给予我们启发。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依然大致以时间发展为经度,但不再以对一定时期内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或作家的评介为纬度,而是精选一定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深入剖析这些作家重要作品对推动英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讲述不同的精彩故事,虽属分篇散论,但各家言说对文本均有新的阐发,并能会通合一。


本书研究对象既有乔叟、莎士比亚、伍尔夫等英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也有拜厄特、麦克尤恩、斯维夫特等活跃在当下文坛的当代作家,文类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撰稿人都是术业有专攻的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专门研究,充分掌握资料,注意文本与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互动,爬梳钩沉,洞隐烛微,力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道人所未道。有的文章是作者以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研究、思考的结果,反映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学风。我们希望通过《英国文学史论》的编撰,为英国文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展现一个与过往颇为不同的英国文学风貌,也体现了当代中国英国文学研究的实际水准。


 


 

目录

 本书目录


 


上卷试论《坎特伯雷故事》的多元与复调 / 肖明翰
圆规:“终止在出发的地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宇宙观管窥 / 胡家峦
作为民族诗行的五步抑扬格:16世纪英国诗人的建构与实践 / 陈尚真
《为诗辩护》与伊丽莎白时代文学批评的“自我塑造” / 胡宝平
对历史与权力的表征——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形态 / 方杰
莎士比亚末期作品的划分和命名 / 陈星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理性和主体观 / 任海燕
关于《汤姆·琼斯》的几个问题 / 韩加明
论英国感伤主义文学 / 杨金才
论《项狄传》中的时间机制 / 蒋怡
18世纪诗歌批评 / 王守仁
《理智与情感》中的“思想之战” / 黄梅
拜伦对西方叙事诗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 杨莉
论雪莱的“必然性”思想 / 王守仁
诗歌审美在文本与历史的互动与交流中——关于济慈《希腊古瓮颂》的批评 / 章燕
英帝国的教化:德•昆西论中国 / 王冬青
《小杜丽》中的“进步”瘟疫 / 殷企平
从阿诺德的文化理念到“两个世界之间”的女性——论爱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文化、资本与性别 / 范一亭
赋予生存以美的形式——论马修·阿诺德的戏剧片断体诗 / 王守仁
论哈代的诗歌创作 / 何宁
论哈代的史诗剧《列王》 / 王守仁
《丛林之书》:帝国与家的童话 / 陈兵
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末消费文化与后现代理论 / 周小仪下卷跨界接纳与谱系的更新 / 宁一中
论康拉德《在西方的注视下》中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 / 胡强
叶芝的象征主义 / 傅浩
D.H.劳伦斯的创作及其内在矛盾 / 郭英剑
艾略特与印度:《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的佛教、印度教思想 / 张剑
帝国主义语境中的个人关系——《印度之行》新解 / 李霄垅、李建波
论《到灯塔去》中回忆的再现与认知 / 吕洪灵
《芬尼根守灵夜》的梦语之解析 / 张明明
瑞恰慈文学思想中的中国文化影响因子 / 容新芳
乔治·奥威尔与帝国主义 / 王卫东
吉姆的笑——评《幸运的吉姆》 / 阮炜
艾丽斯•默多克:重塑后现代小说叙事伦理 / 马惠琴
文学中的城市空间寓意探析
——莱辛的五部曲《暴力的孩子》释读 / 赵晶辉
寄生、共生还是对抗?
——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转变及当代英国学院派小说 / 宋艳芳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虚构历史与历史虚构 / 方杰
想象·纪实·批评——解读V.S.奈保尔的“写作之旅” / 王守仁、方杰
论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 / 何宁
贝克特后期戏剧的时空体诗学 / 朱雪峰
后现代寓言:马丁·艾米斯的《时间之箭》 / 白爱宏
《黑犬》“移情脆弱”主题论析 / 罗媛
理性、身体与认知
——A.S.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两种阅读/认知模式 / 徐蕾
多棱镜中的游历——A. S.拜厄特四部曲中的知识话语 / 姚成贺
《最后的遗嘱》中创伤的狂欢化叙事 / 苏忱
论彼得·阿克罗伊德创作的“英国性”主题 / 郭瑞萍
《千万别丢下我》的后人类书写 / 信慧敏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