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英诗汉译对照系列:英国短诗集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56726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17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可用积分
可用 0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4、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英诗汉译对照系列:英国短诗集
书号 :9787544656726
版次 :1
作者 :黄杲炘译
开本 :X16
页面 :320
装帧 :平装
语种 :英语
字数 :429

介绍

【译者简介】

 

黄杲炘,1982年出版《柔巴依集》,首创英诗汉译迄今最严格的译诗要求。译有《华兹华斯抒情诗选》《丁尼生诗选》《坎特伯雷故事》《英国叙事诗四篇》(含蒲柏、司各特、丁尼生、王尔德作品),《英国名诗选》《美国名诗选》《英文滑稽诗300首》、杜拉克《谐趣诗A到Z》、林顿《宝宝的伊索》、利尔《胡调集》等英汉对照诗集27种,及《鲁滨孙历险记》《殷红的花朵》《伊索寓言500则》《伊索寓言诗365首》《拉封丹寓言全集》(1~6卷)等。

 

数十篇译诗论文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中国翻译》《外国语》《东方翻译》《诗网络》等报刊,收入文集《英语诗汉译研究》《译诗的演进》《译路漫漫》。专著《英诗汉译学》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坎特伯雷故事》以最高票获第四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

 

【前言】

 

译诗要追求逼真

 

英语格律诗译成中文时,有可能准确反映原作的格律形式,而且这形式可能不增不减正好容纳原作全部内容。本书将再次证明这并非巧合。这里就以十来首主要来自英国的著名对句开始——对句虽小,内容轻松幽默,却具备格律诗各项要素,足以说明问题。

 

1)John Harington (1561—1612) 的Of Treason:

Treason doth never prosper; what’s the reason?

For if it prosper, none dare call it treason.

叛逆永远发不了;是什么道理?

它若是发了,谁敢称之为叛逆?

 

2)  Robert Herrick (1591—1674) 的Dreams:

There we are all, by day; by night, we’re hurled

By dreams, each one into a several world. 

白天里我们全在一起;入了夜

人人被梦抛进了各异的世界。

 

3)Alexander Pope (1688—1744) 的An Empty House:

        You beat your pate, and fancy wit will come:

        Knock as you please, there’s nobody at home.

        你拍着脑袋,以为能拍出智慧:

        尽管去叩吧、根本没人在屋内。

 

4)18世纪佚名作者的On the Funeral of a Rich Miser:

       What num’rous lights this wretch’s corpse attend,

       Who, in his lifetime, saved a candle’s end!

       多少灯火陪伴这苦命鬼尸首,

       可他活着的时候积攒蜡烛头!

 

5)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 的The Swan-Song:

       Swans sing before they die一’twere no bad thing

       Should certain persons die before they sing.

       天鹅在死前歌唱;某些人若是

       在歌唱前死亡,那倒决非坏事。

 

6)Hilaire Belloc (1870—1953) 的Fatigue:

  I’m tired of love: I’m still more tired of Rhyme.

   But money gives me pleasure all the time.

   我厌倦了爱, 对诗则更加厌倦;

   总能够给我快乐的, 倒是金钱。

 

7) 女诗人Wendy Cope (1945—   ) 的Variation on Belloc’s Fatigue:

       I hardly ever tire of love or rhyme—

       That’s why I’m poor and have a rotten time. 

       对于爱和诗,我几乎从不厌倦——

       所以过的日子又差劲,又没钱。

 

以上这些押韵对句的原作,长度都是5音步10音节,译文是押韵的5顿12字行。下面是同样多见的4音步8音节对句,译文则是4顿10字。

 

8) 大诗人John Dryden (1631—1700) 为妻子拟的墓铭:

    Here lies my wife: here let her lie!

    Now she’s at rest, and so am I.

    这里躺着妻:让她躺这里!

    现在她安息,我也可休憩。

 

9) Alexander Pope曾送狗给皇太子,狗的项圈上有题诗:

        I am his Highness’ dog at Kew;

        Pray tell me, sir, whose dog are you?

        本狗归基尤的殿下所有;

        请问先生是哪一家的狗?

 

当然,语言材料不是机械零件,译诗字数并不如此绝对,例如:

    10)  Alexander Pope为牛顿拟的墓铭 (第二行用了《圣经·创世记》l章3节中的句式,这对译文更多了一种限定):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自然和自然法则,在黑夜中隐藏。

         上帝说要有牛顿!就全都有了光。

 

原作是5音步10音节,译文是5顿13字,仍是‘兼顾顿数、字数与韵式”。当然,要每行12字5顿也是可能的,如:

     自然、自然法则在黑夜中隐藏。

     神说要有牛顿!就全都有了光。

 

    11)  William Blake (1757—1827) 的An Answer to the Parson:

          ‘Why of the sheep do you not learn peace?’

          ‘Because I don’t want you to shear my fleece.’

          ‘为什么你不学绵羊的安详?”

          ‘我不愿你们把我的毛剪光。”

 

这原作的诗行是四音步,但由于第一行诗中有个三音节音步,而第二行诗中有两个三音节音步,所以两行诗分别是10音节和11音节。对于这样的原作,译文当然也可放开诗行字数,只要让两行诗都是四顿就成。但如果能让两行诗既是四顿,又有同样的字数不也很好?看来既整齐美观,也明确提示两行诗音律上的等长。

总之,汉语丰富而灵活,在译诗中有反映原作内容和格律形式的潜力,因为在表达同样意思时,译文可有较多选择,既便于反映原作音步数,又可在此基础上适当控制字数。让译诗或准确反映原作格律,或像例11中那样,让译诗在书面上等长。

进入近代以来,英语诗歌中的格律松动起来,最常见的松动出现在诗行音节数上,很多作品只考虑音步数而不管音节数。所以,如果译者本是按‘兼顾韵式和诗行顿数、字数”(三兼顾)要求翻译的,那么译这样的诗更方便,只要‘兼顾韵式和顿数”即可——事实上,在译诗中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以顿代步”就建立在此基础上。

另一方面,近代与当代有些富于探索精神的英美诗人,既不愿走传统格律老路,也不愿享受写自由诗的自由,于是另辟蹊径写‘音节诗”,就是纯粹由音节健行,不考虑重音或音步——当然,这些诗中有自然重音,但其出现没有规律,构不成音步。同样,对‘三兼顾”译者来说,译这种诗也较方便,只要考虑韵式和字数即可(详见本系列《英文趣诗集》前言:《现代英语诗里的一种探索》)。

举了这些对句,不能不提美国诗人Robert Frost (1874—1963) 的对句The Span of Life:

 

   12)  The old| dog barks back|ward without| getting up.

    I| can remem|ber when he| was a pup.

 

此诗颇受诗学家重视,因为这是音义结合的例子,有如下特点:1) 基本上以轻轻重的三音节音步写成 (但首行第一音步少一个轻音节,第二行第一音步少两个轻音节),而三音节音步相对来说语速较快,给人匆匆之感。2) 按通常发音,头一行自old起连续四个音节重读,其中后三个词首尾更是粗重有力的辅音,无法一带而过,结果语速与节奏受到干扰,让人读来费力又无可奈何,像那有气无力的老犬,想站起来却力不从心,只能趴着。3) 第二行中的辅音柔和轻快,整齐的轻轻重节奏使诗句读来轻松流畅,有利于反映那狗小时候的灵活敏捷;于是两行诗给人的听觉感受与视觉形象之间有了呼应关系。4) bark后有个back,犹如bark的回声,加强了听觉效果。

四次获普利策诗歌奖的Frost有一句名言:诗就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可以想象,在他心目中必然在翻译中丧失的,当是与诗句文字意义相呼应的音韵特点。但情况未必如此绝对。请看下面一种译文:

 

         这老犬只转头叫了叫,没站起。

     它小时那模样,还在我记忆里。

 

这里,译文以三字顿建行,每行四顿,与原作格律相应;第一行‘老犬只转”四字都是第三声,一些声母发音时嘴部肌肉较紧张,使前半行读来佶屈聱牙干扰语速;而第二行的词语读来较轻松自如;连‘叫”字也有十足的回声‘叫”——如果说,译文里还丧失了什么东西而译者并未察觉,那是阅读和理解中的丧失,不是翻译中的丧失,而且多数情况下,若指出究竟丧失了什么,还是有可能弥补的。

 

*

 

如果对译诗的要求合情合理,对这种‘三兼顾”译法没有偏见,那么这些例子已清楚表明:以汉语的潜力,译文有可能在准确反映原作内容的同时,也准确反映其格律形式,甚至还可能反映原作中某些精细微妙的东西,问题在于译者是否有此要求,是否愿意寻找解决办法。

经时间淘洗的诗都可说是精品或极品,大多是诗歌史中占重要地位的格律诗,而格律也是诗歌成为精品的要素。它与内容相辅相存,是诗歌最明显特征,又含有文字所无信息。因此在忠实于内容的前提下,译诗理当尽可能反映格律,而事实证明这可能做到,有什么理由不试试呢?

然而,人们不仅看到大量与原作格律无关的译诗,还听到‘只要能贴切地传达原诗的意境、神韵,不应该受任何形式的束缚”之类说法。如果看惯了这样的译诗,听惯了这样的论调,难免会对反映原作格律的译诗抱有怀疑,反倒以为不反映原作格律形式的译诗能‘贴切地传达原诗的意境、神韵”,但是这可能吗?

不妨想一想,如果原作是有一定形式的,而这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甚至还蕴含着一门学问),那么不受形式束缚的译诗能传达其意境、神韵吗? 或者,传达出来的是原作的意境、神韵吗?格律诗的神韵难道可以脱离格律而存在?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些译诗与原作形式离得虽远,却未传达原作意境、神韵,而且越不受原作形式‘束缚”,内容越有‘自说自话”倾向,结果既没了原作形式,原作内容也丧失殆尽!例如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Rudyard Kipling (1865—1936) 有一首被题作Coward的对句:

 

13)I could not look on Death, which being known,

    Men led me to him, blindfold and alone.

 

这对句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5)中用作‘诗”这一条目的例诗,并有所说明:‘吉卜林为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士兵写了一组墓志铭,其中有一条是献给一个因临阵怕死而被战友枪杀的的士兵的”。‘全书”中对该诗的译文是:

 

  我认识死,我不能面对死,

  人们领着我去死,盲目的,孤独的。

 

英汉对照的《英诗金库》(四川人民版,1987)中,该诗译文为:

 

  恕我未能正视死亡,尽管当时惊险备尝,

  只因把我双眼蒙住,人们让我孤身前往。

 

其实,作者为取得他需要的效果,不无调侃地采用自述方式,用墓铭形式让这士兵自己来讲此事的前因后果。但对军人来说,因贪生怕死而被行刑队蒙上眼睛处决毕竟难以启口,于是闪烁其词,避实就虚,把他具体的怯战行为虚化为I could not look on Death,因为趋生避死乃人之本能,这样就把事情淡化到仿佛是在谈生说死。根据这理解,拙译为;

 

  我未能正视死神;人们一觉察,

  就蒙住我眼睛,单送我去见他。

 

几年后又出现了一种英汉对照的译文,居然把对句译成三行:

 

  我不能清醒地面对死神,

  而且人们把我一个人蒙住眼睛

  引向了死神。

 

这样的译文并不奇怪,因为对‘忠实”的理解会在译文的内容与形式上同样反映出来,或者说,译诗的整体面貌可体现译者的译诗观。显然,越不受原作形式‘束缚”,译者自由发挥的余地就越大,译文中夹带译者‘私货”的空间就越多。看来,‘意境、神韵”之类的提法比较深奥玄妙,难以捉摸,却未必能使译诗更像原作。

格律,是写诗的一种规矩。翻译格律诗要不要规矩呢?想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经验总结,应当对我们有所启迪。

    

黄杲炘

2009年10月

2017年10月略有修改

目录

怀亚特(1503—1542):“小姐,用不到花多少言语”

  “你看哪, 爱神, 她竟藐视你威力!”

霍华德 (1517—1547):“朋友,  要过上幸福的生活”

佚名作者的早期谣曲(1600年左右):美的化身

爱神与希望

  “爱我别为我看起来舒服”

戴尔 (1543—1607):静悄悄的爱  

罗利 (1552—1618):人生是什么

康斯特布尔 (1562—1613):黛菲涅

莎士比亚 (1564—1616):冬

  “明天,又一个明天,又一个明天”

坎皮恩 (1567—1620):“科林娜和着诗琴唱起歌”

  “有朝一日你得回幽冥的地府”

  “她的回答很有情”

沃顿 (1568—1639):波希米亚的伊丽莎白

多恩 (1572—1631):破晓

拂晓

琼森 (1573—1637):沙漏

  狄安娜赞歌

韦伯斯特 (1580?—1625?):挽歌

德拉蒙德 1585—1649):“生命看起来这样美”

偷来的欢愉

W. 布朗 (1588—1643):“她行走,我就欣赏她步态”

  回忆

赫里克 (1591—1674):朱莉亚的衣裳

致雏菊:别闭合得这么早

    咏果树开花

自题

金 (1592—1669):如此人生

    出殡

赫伯特 (1593—1633):苦又甜

  德行

卡鲁 (1594/5—1640):给变心的情人

警告忘恩负义的美人 

雪利 (1596—1666):最后的征服者

戴夫南特 (1606—1668):给弥留的情人

在柳树荫下

沃勒 (1606—1687):咏腰带

老年

范肖 (1608—1666):谈美

萨克林(1609—1642):为什么满脸病容

卡特赖特 (1611—1643):不要柏拉图式的爱

洛夫莱斯 (1618—1658):出征致露卡斯塔

狱中致阿尔霞

马韦尔(1621—1678):查理一世就刑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纽卡斯尔公爵夫人:(1623—1673)

  “心上人,不要悲伤也不要流泪”

斯坦利 (1625—1678):“傻瓜,把你那些箭收回”

德莱顿(1631—1700):一队拿工资的民兵

暗藏的爱火

埃思里奇 (1635?—1692):

答一位女士问:他将爱她多久

塞德利 (1639—1701):致克洛莉

  “只有菲莉丝给我欢快”  

“不是我这人比人家正直”

阿芙拉·贝恩(1640—1689):爱的见证

威尔莫特 (1647—1680):爱情与生活

安妮·芬奇,温切尔西伯爵夫人 (1661—1720):

致达夫尼斯的信

沃尔什(1663—1708):爱情与妒忌

普赖尔 (1664—1721):一支颂歌

斯威夫特(1667—1745):晨景 

  斯苔拉的生日

康格里夫 (1670—1729):“虽然她背叛了我和爱情”

艾斯特·约翰逊(1681—1728):贺斯威夫特华诞

盖伊 (1685—1732):“哪怕把我放在格陵兰”

奥尔迪斯(1696—1761):为其杯子上就饮的飞虫作

W. 柯林斯(1721—1759):写于1746年的颂诗  

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回忆

“当娇女子委身干出蠢事”

库珀(1731—1800):致一位年轻女士

安娜·利蒂希亚·巴鲍德(1743—1825):

“生命啊! 我不知你是什么”

克莱伯 (1754--1832:结婚戒指

布莱克(1757—1827):病蔷薇

     泥块与卵石

彭斯(1759—1796):悼卡洛登之战

我标致的玛丽  

四面八方里  

可爱的阿夫顿河

敦河两岸

罗杰斯 (1763—1855):心愿

华兹华斯(1770—1850):致——

  “我曾在海外的异乡漫游”

“一阵昏沉蒙住了我心灵”

  “我的女士啊,你美好笑容”

  “对!你漂亮, 但别因漂亮”

“夜半的冷冷露珠还没有”

司各特(1771—1832):骄傲的梅西  

这是该休息的时刻

S. T. 柯尔律治((1772—1834):骑士的墓

兰多(1775—1864):

“你担心这焚香崇拜者的祷词” 

  “刚才我不是领你从海滩上船?”

二十年后

“我蹒跚走近了我的九秩之年”

“离去的岁月甜蜜又温柔”

兰姆(1775—1834):熟悉的老面孔

T. 坎贝尔(1777—1844):致晚星 

奈帕斯女郎

T. 穆尔(1779—1852):奋战之后

论点

  威尼斯曲调

  致——

  美人在哪里

“这夏日的最后玫瑰”

皮科克 (1785—1866):爱之墓

  “哦,可别说女人心可买到”

拜伦 (1788—1824):“我将记住你!”

致查沃斯小姐 

尼科尔森 (1790—1843):在一个宁静夏夜

雪莱 (1792—1822):咏一朵枯萎紫罗兰

“我怕你的吻, 温柔的姑娘”

悼范妮·戈德温

  歌:“丧偶的鸟为她的爱侣而悲痛”

克莱尔 (1793—1864):秘密

  致玛莉

  玛莉

“往事藏在黢黑的睽隔中”

H. 柯尔律治 (1796—1849):早逝

胡德(1799—1845):在死者床边  

巴恩斯 (1801—1886):亡妻

曼根(1803—1849):致艾芒

伊丽莎白·布朗宁(1806—1861):包容

丁尼生(1809—1892):“花呀,你长在墙缝里”

  “完了,美好的夏天已结束”

  安魂曲

  花坛上的梅桂和玫瑰

  “欢乐的地球, 快朝东旋转”

  溅吧, 溅吧, 溅吧

  在考特雷茨山谷

米尔恩斯 (1809—1885):两个影子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凋谢吧, 花朵; 飘落吧, 叶”

  “我周围的夜在变暗”

“如果以悲还悲能感动你” 

罗斯金 (1819—1900):“要信赖你的爱”

琼斯(1819—1869):工资奴隶之歌

牢房铁栅

阿诺德(1822—1888):安魂祈祷

帕特摩(1823—1896):真理

“朝晖悄悄地爬上了远天”

阿林厄姆(1824—1889):一个黄昏

D. G. 罗塞蒂(1828—1882):欧大戟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苦代替了甜

“玫瑰呀献给勃发的青春”

终点

  梦幻

  挽歌

  歌:“我死了以后,亲爱的”

狄克森(1833—1900):渺小又高大

汤姆森(1834—1882):星期日在河上

  礼物

W. 莫里斯(1834—1896):爱就已足够

多布森(1840—1921):名声与友谊

哈代(1840—1928):火车里的胆小鬼

在餐馆里

朱莉安娜·霍蕾希亚·尤因 (1841—1885):礼物

布里吉斯(1844—1930):夜莺

“当死神要带走你我之一”

迈克尔·菲尔德 (1846—1914):“倘男人认为我变得甜美”

伊迪丝·M·托马斯 (1852—1921):深海珍珠

王尔德(1854—1900):印象:剪影

  印象:月亮的逃遁

  清晨的印象

豪斯曼(1859—1936):最可爱的树

悼一支雇佣军

若莎蒙德·马瑞奥特·沃森(1860—1911):安魂祈祷

凯瑟琳·泰南 (1861—1931):一种威胁

普拉尔(1863—1929):悼一位女吉他手

菲利普斯(1864—1915):现形

西蒙斯(1865—1945):在音乐声中

一支曲调

在芬伐拉林中

叶芝(1865—1939):饮酒歌

智慧随时间而来

    有感于受邀写战争诗

  老母亲的歌

  领养老金老人的悲伤

吉卜林 (1865—1936):蓝玫瑰

勒加连 (1866—1947):

“她在某处强烈的阳光中”

L. 约翰逊(1867—1902):凯杰维斯  

道森(1867—1900):酒渣 

交换

夏洛特·缪(1869—1928):我喜欢春光

海恋

  “要爱在今朝,亲爱的”

贝洛克 (1870—1963):朱丽叶

辛格 (1871—1909):担心

  问题

五月里

戴维斯(1871—1940):在乡间

  榜样

  翠鸟

霍奇森(1871—1962):谜

比尔博姆(1872—1956):哈代与豪斯曼

德拉梅尔 (1873—1956):落寞孤寂

墓铭

切斯特顿 (1874—1936):驴

麦克多纳 (1878—1916):“爱情既残酷,爱情又甜蜜” 

E. 托马斯 (1878—1919):雨样的感觉

解冻

悼诗

鸡啼

猫头鹰

  艾德尔斯绰普

梅斯菲尔德(1878—1967):贸易风

  明天

  漫游者之歌

诺伊斯 (1880—1956):“美人睡在黑暗中”

乔伊斯(1882—1941):整天我听见

“我听到一支大军在原野上冲杀”

  “暮色从紫水晶般的光泽”

斯蒂芬斯 (1882—1950):我离开的姑娘

安娜·威克姆 (1884—1947):樱桃花魔杖

“我那时感到又冷又累又悲哀”

弗莱克 (1884—1915):伦敦人谣曲

H. 沃尔夫 (1885—1940):更可爱的东西  

A. J. 杨格 (1885—1971):为秋日而唱

劳伦斯 (1885—1930):新娘

弗朗西丝·康福德 (1886—1960):万灵节之夜

秋日黄昏

她先把话挑明

奥尔丁顿 (1892—1962):两年后

麦克迪尔米德 (1892—1978):致海鹰

西尔维娅·华纳 (1893—1978):闹钟

姑娘的悲剧

丘奇(1893—1972):要节约

格雷夫斯 (1895—1985):镜中的脸

一片结婚蛋糕

苏塔 (1898—1943):幽会

戴-刘易斯 (1904—1972):战争诗人在哪里?

“现在她就像一株白玫瑰”

卡梅伦 (1905—1903):放羊的妹妹

贝杰曼 (1906—1884):在巴思一家便餐馆

德恩 (1912—1976):在黑暗时刻

拉金 (1922—1985):在床上谈话

伊丽莎白·詹宁斯 (1926—2001):滞后

米切尔 (1932—2008):可记得苏伊士?

希蒙斯 (1933—2001):一首生日诗

 

后记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