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71个问题介绍了生态语言学的缘起、学科属性、研究模式、国内外研究状况、核心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生态语言学研究。
本书可助读者快速获取生态语言学之大观,特别适合作为生态语言学入门者的学习用书和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出版说明】
“外语学术普及系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专门为外语 语言学和文学方向学习者策划出版的一套入门级学术读物,主 要分为语言学和文学两大部分,涵盖了这两个研究领域的众多 分支,作者多是外语语言学与文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授。
我们希望通过解惑的方式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所以力求 简明扼要、浅显易读。本系列每本书均以问答的形式讲解学术 领域的专业内容,语言学部分的分册每本包含约80个问题;文 学部分的分册每本包含约60个问题以及1篇代表性文学作品 的阅读赏析,每册书后均附有中英文对照的术语汇总,以期给读 者提供更便捷的阅读参考。
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能满足对语言学、文学研究感兴趣的 读者的阅读需求,引领他们进入外语研究的学术园地。
【前言】
顾名思义,“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研究的是语言与生态之间各种各样关系的问题;进一步说,就是从生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实例)。就这一术语的语法结构而言,“生态”是修饰语,“语言学”是中心词。“生态”有两个方面的解 释。一是将“生态”解释为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生态,那么生态语言学就是有关语言与言语社区生态之间关系的学科,这是“豪根(Haugen)模式”,也称“机构生态语言学”(institutional ecolinguistics),是生态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模式。豪根模式以豪根1970年在奥地利布尔格瓦腾斯坦(BurgW artenstein)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讲话《论语言的生态》(On the Ecology of Languages)为开端,已经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生态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模式关注的话题包括:语言的生存发展状态、语言多样性、消亡濒危语言保护、语言进化、语言活力、语言规划、语言推广、语言纯洁与净化、语言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关系、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态系统与文化系统等。其中,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构成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的状况与使用者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语言的生存状况联系紧密。这些研究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密切关系。
另一种对“生态”的解释是自然生态,那么生态语言学就是有关语言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这是“韩礼德(Halliday) 模式”,也称“系统生态语言学”(systemic ecolinguistics),是生态语言学的非隐喻研究模式。韩礼德模式始自韩礼德1990年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所做的发言《意义表达的新方法:应用语言学的新挑战》(Halliday1990/2001),发展了将近30年。生态语言学非隐喻研究模式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尝试通过分析语言来发现与生态相关的问题,揭示语言在反映和构建生态现实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对人们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生态价值观以及生态行为产生影响。
生态语言学的这两个研究模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补充。从目前的情况看,在进行生态语言学研究时,研究者虽然受到本身的主体判断、研究目标、研究兴趣、研究专长和研究领域等因素的制约,难免会有所侧重,但是最终应该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语言和语言使用者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言语社区环境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对语言和言语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上升到对语言、人类、非人类有机体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本书兼顾生态语言学的隐喻研究和非隐喻研究这两个路径。但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我们侧重生态语言学的非隐喻研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非隐喻研究可以囊括隐喻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只是目前它们之间的某些有机联系尚未清晰地勾画出来。第二,生态语言 学的非隐喻研究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发展起来的,我们信奉和践行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多年,对其相关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较为熟悉,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扩展和创新,如“和谐话语分析”(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HDA)的提出。第三,当前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诸如大气污染、极端天气、物种灭绝、资源匮乏、食品安全等都极大地影响了自然环境、非人类生命体以及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问题正是生态语言学非隐喻研究的关注焦点。
致力于生态与语言问题研究,把学术研究置于社会实践,把理论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新时代语言工作者的重任(黄国文、文秋芳 2018)。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生态与语言问题,承担起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social accountability),呼吁大家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生态意识,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这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做出的选择。
为了呈现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生态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基本概念、研究路径、研究内容以及发展趋势,本书的安排如下:
问题1—11是生态语言学概述,介绍生态语言学的由来、发展与现状、学科属性和研究模式。除此之外,还介绍了生态语言学研究中的五个基本理念,即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位和可持续发展。
问题12—18回顾了国外生态语言学研究,介绍了国外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如阿尔温·菲尔(Alwin Fill)、阿伦·斯提比(Arran Stibbe)、苏内·沃克·斯特芬森(Sune Vork Steffensen)、斯蒂芬·考利(Stephen Cowley)等。这部分由周文娟撰写。
问题19—31是生态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介绍,包括生态语言学传统 经典研究路径的概念(如环境话语与生态话语、生态语言学与语言生态学、生态话语类别)和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批评话语分析、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和谐话语分析等)。
问题32—43是生态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其中问题32、33是有关本土化研究的概述,由周文娟撰写;问题34—43展现的是中国生态语言学学者在中国语境下所开展的研究。
问题44—56介绍了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思想和研究内容。指导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思想有研究者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和生态价值观。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对生态话语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对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体生态身份的识别,发掘语言中的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探索不同语境下的故事以及增强生态意识、开展生态教育、提升生态素养、培养生态人等重要内容。
问题57—68讨论了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开展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可行性,主要包括对生态话语中及物系统、逻辑语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和语篇系统的分析。
问题69—71对当前全球的生态语言学发展态势和研究前景做出展望,并对学科发展中年轻学者的培养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周文娟来参与本书的部分撰写工作。周文娟在生态语言学领域已经从事了多年的研究,曾到丹麦南丹麦大学语言交流系做访问学者,发表了多篇有关生态语言学的介绍和概述性论文,译介了国外研究的一些成果,对国外的生态语言学研究状况比较熟悉,这也是我们邀请她来撰写有关内容的原因。
最近这些年,我们发表了一些探讨生态语言学的心得体会,也对国外的研究做了一些介绍。本书有些内容是根据这些文章整理而成的。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很多国内外同行的研究(见参考文献),并在介绍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希望这本书可以作为生态语言学入门者的学习用书和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最后,本书是在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首先,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和中山大学(赵蕊华)提供的研究平台。其次,还要感谢我们共同的学术朋友,包括陈旸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何伟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瑜敏教授(中山大学)以及苏内·沃克·斯特芬森教授(丹麦南丹麦大学)、阿伦·斯提比教授(英国 格鲁斯特大学)和阿尔温·菲尔教授(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正是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才顺利完成本书的撰写。
周文娟和华南农业大学语言生态学博士生谭晓春、李文蓓、哈长 辰、张丹清阅读了本书的初稿,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谢。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梁晓莉编辑,她的策划给了我们写作的动力。本书的责任编辑潘敏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很多帮助,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谨此表示感谢。
我们撰写此书时力求严谨,但因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讹误恐难尽免,恳请读者指正。
黄国文 赵蕊华
2019年5月
生态语言学概述
1 生态语言学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2 生态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是怎样的?
3 生态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是怎样的?
4 生态语言学与生物语言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 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位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6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7 生态语言学的跨学科属性表现在什么方面?
8 什么是微观生态语言学和宏观生态语言学?
9 微观生态语言学和宏观生态语言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0 生态语言学的传统经典研究模式是什么?
11 生态语言学可以向其他语言学学派和其他学科借鉴些什么?
国外生态语言学研究
12 国外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13 阿尔温·菲尔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4 阿伦·斯提比做了哪些研究?
15 苏内·沃克·斯特芬森的生态语言学思想是什么?
16 斯蒂芬·考利做了哪些研究?
17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其他代表人物有哪些?
18 国外生态语言学对中国生态语言学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生态语言学核心概念释析
19 如何辨析环境话语和生态话语?
20 语言生态研究和生态语言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21 对生态话语的分析和对话语的生态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22 话语分析的发展简况是怎样的?
23 什么是批评话语分析?
24 什么是积极话语分析?它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25 什么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26 什么是和谐话语分析?
27 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话语的生态分析、和谐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8 生态话语的类别有哪些?
29 如何从不同的话语分析视角对同一话语进行解释?
30 语言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是什么?
31 为什么要保持语言多样性?
32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本土化体现在什么方面?
33 如何实现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本土化?
34 和谐话语分析的内涵是什么?
35 和谐话语分析提出的动因是什么?
36 和谐话语分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哪些?
37 和谐话语分析的目标和假定是什么?
38 和谐话语分析的原则是什么?
39 和谐话语分析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40 汉语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观点?
41 和谐话语视角下的中国“故事”有哪些?
42 中国的生态语言学本土化研究对国际生态语言学有哪些贡献?
43 当前在中国对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误解有哪些?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4 生态语言学学者与生态学者的区别是什么?
45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46 什么是生态哲学观?
47 对生态哲学观的另一种看法是什么?
48 什么是生态伦理?
49 什么是生态价值观?
50 生态话语分析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什么?
51 生态话语中的人类和非人类生命体的生态身份和生态关系是怎么建立的?
52 语言的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是什么?
53 挖掘不同语境下的“故事”的方法是什么?
54 什么是生态人?
55 如何开展生态教育、提高生态学习能力?
56 什么是生态素养?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生态语言学研究
57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有何渊源?
58 为什么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作为生态批评话语分析的框架?
59 指导生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思想有哪些?
60 韩礼德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有什么关系?
61 韩礼德的生态语言学思想有哪些?
62 什么是绿色语法?
63 使用分层模式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原因是什么?
64 如何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经验意义分析?
65 生态话语的逻辑语义分析的关注点有哪些?
66 如何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人际意义分析?
67 如何进行生态话语的语篇功能分析?
68 如何利用元功能思想展开生态话语分析的实证研究?
生态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69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态势是什么?
70 中国生态语言学有何发展祈愿?
71 怎样让更多人加入语言与生态问题研究的行列?
汉英关键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