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词汇进路和构式进路的互补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词汇进路和构式进路的互补研究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61317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14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可用积分
可用 0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4、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词汇进路和构式进路的互补研究
书号 :9787544661317
版次 :1
作者 :程琪龙, 程倩雯著
开本 :X16
页面 :200
装帧 :平装
语种 :汉文
字数 :250

介绍

【简介】

语言研究的进路就是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过程。在词汇进路的评述检验中,作者进一步调试了论元设定精度和体现准则之间的关系,探究动词的事件框架。在构式进路的研究中,作者关注论元结构构式语法和词汇构式语法,探究动词和论元结构构式的完整规律。笔者通过汉语句式的验证,揭示了两类进路的利弊,并基于二者的互补研究,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构架和模式,来解决遗留的汉语难题,并通过计算程序,对理论模式的认知操作可行性进行计算验证。

本书秉持一种率真的学术态度,力图在批评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成果,对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描述研究和计算语言学建模研究等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前言】

语言研究的路径就其不同的理论目标而各不相同。经典的形式语言学的理论目标是语言天生普遍性;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目标是基于语言使用的语言系统。不管哪种理论模式,它们的研究者都关注语言和认知的关系。自乔姆斯基开启心智中语言普遍性研究的大门,认知科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等;它们已经发展为当今世界的显学和科学关注的热点。

21世纪的今天,更多认知科学群的研究者直接将研究兴趣从心智转移到大脑。于是乎语言和认知的研究不仅仅是心智语言的研究,更是大脑语言的研究。但是,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互动的发展,无论从语言学方面看,还是从认知科学方面看,仍然是滞后的。两者间在漫长历史长河中高高耸立的壁垒,并未土崩瓦解。纯粹交叉研究的每一方,都极力要求另一方去实施其理论梦想。

我们关注和提倡的语言认知研究,不是纯粹的交叉研究,而是以语言系统为目标的超学科研究。超学科的语言研究将通过不同的学科方法,对假设性的理论模式进行多维的汇集实证;其中包括语言系统的神经可行性研究、计算可行性研究、思维可行性研究以及社会文化范式可行性研究。虽然真正意义上的超学科语言研究还未曾完善,甚至尚未诞生;但它的前景却不可低估。就更大的认知科学群研究而言,思维研究,最佳切入点是语言;社会文化的研究,最佳切入点是语言,教育发展的研究,最佳切入点还是语言。当今科学研究没有理由不关注语言研究的超学科意识。

语言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它的推进首先是对经典传统进行评判性承接,相当于当今国外治学方法的 research gaps,而不是单纯的所谓“文献综述”。这一做法和科学证伪主义基本一致。我们批评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是诋毁他的成果、他的传统,而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他的研究发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地、艰难地、不停地去发掘前人的短板,尤其是语言学家的理论观点的不足。理论评述,并不是一种主观的侃侃而谈”或“高谈阔论”,而是通过证据来论证他们理论观点的优劣,指出遗留的研究问题。如有可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尝试提供一定的思路、方向,甚至具体方法。对科学者的真正尊重,主要是对其科学研究成果的尊重。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尊重,对科学思想观点的尊重,就是透析它们的优越性,同时暴露它们的缺陷。后者是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它更需要勇气和真诚。

我们努力在这样的学科氛围中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毕竟还是凡人,很多烦心事总是以各种方式困扰着我们。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在“词汇进路和构式进路的互补研究”中,努力保持一种学术的率直和童真。我们对各种理论观点的褒奖和批评,并不是要表现我们的“高水平也不是要秀出我们的“霸气”,而是对这些理论观点不同方式的肯定和点赞。因此,说得不对的地方,也请读者批评。

本书的面世,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BYY112)的资助,在此手我们深表谢意。更要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又一次对我们的学术发展予以不弃不舍的无私支持,对该社责编奚玲燕同志细致入微的工作也深表谢意。

程琪龙、程倩雯

剑桥景苑

2019年教师节    


目录

【目录】

1引论
1.1义形体现关系
1.2词汇进路的宏观构架
1.3构式进路的宏观构架
1.4词汇构式进路的宏观构架
1.5互补的可能性
1.6汉语表述的挑战
1.7本书语篇结构

2语义角色和谓词分解
2.1语义角色视角
2.1.1分类层级组织
2.1.2语义角色清单
2.1.3语义角色清单的缺陷和再探
2.1.4概括性语义角色
2.1.5概括性语义角色的利弊
2.2谓词分解法
2.2.1平行模式
2.2.2概念语义平面
2.2.3表述的统一
2.2.4谓词特征分解
2.2.5事件结构和根
2.2.6谓词分解的时间依据
2.3谓词和语义角色

3事件结构
3.1方位观
3.1.1语义场的平行关系
3.1.2时间场
3.1.3领属场
3.1.4性状场
3.1.5情景场
3.1.6存在场
3.2体貌观
3.2.1体貌分类
3.2.2体貌分类的缺陷
3.2.3完成性体貌
3.2.4体貌和论元体现
3.2.5完成体貌的语法体现局限
3.2.6复杂事件
3.3使役观

4论元体现
4.1论元等级
4.1.1语义特征视角
4.1.2事件结构视角
4.2语义角色的等级
4.2.1施事的等级
4.2.2经历者的等级
4.2.3工具的等级
4.2.4题元和终的等级
4.2.5接受者和受益者的等级
4.2.6原终图式的等级
4.3等级和句式
4.4跨语言的等级
4.5映射的制约机制
4.5.1类组一致性
4.5.2凸显一致性
4.6论元等级的利弊
4.7动词和变式的关系
4.7.1动词和变式
4.7.2动词类组和变式

5认知构式进路研究
5.1界定构式
5.2理论特征
5.3语义框架
5.4论元结构构式
5.4.1内部结构
5.4.2融合种种
5.4.3融合原则
5.4.4汉语反例
5.4.5语义限制条件
5.4.6能产性和词一构式搭配
5.5构式多义性
5.6转喻和隐喻
5.7构式连接和层级
5.8具身认知

6词汇构式进路研究
6.1框架语义学
6.2框架内部结构
6.3语词和小句的框架
6.3.1语词和语义框架
6.3.2小句和语义框架
6.4构式框架的形式表征
6.5词汇构式的多义性
6.6动词和变式
6.6.1动词类组和变式
6.6.2动词的凸显性和变式
6.6.3动词的多义性和变式
6.7构式的图式性
6.8动词类组和变式

7比较和互补
7.1理论框架
7.2动词语义问题
7.3动词语义和论元结构
7.3.1匹配句
7.3.2漏配句
7.3.3错配句
7.3.4失配句
7.3.5无配句
7.4再探丰富概念语义
7.5动词和变式
7.5.1投射模式和融合模式
7.5.2投射模式和框架激励模式
7.5.3融合模式和框架激励模式
7.5.4概念框架
7.6动词类组和变式
7.7构式的两个视角
7.8隐喻和转喻延伸

8结论和余言
8.1匹配性难题
8.2动词类组的构建
8.3多义性思辨
8.4汉语构式的变异
8.5百科语义再探86两大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