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基于作者自建的大型英语学术期刊论文方法部分语料库,综合运用语言计量学和第四代语料库语言学技术,就38个变量对5个学科群、20个学科的期刊论文方法部分文本进行了多维度描写与分析,归纳出不同学科期刊论文方法部分的词汇、句子和语篇特征,并从学科性与学科间性视角阐释期刊论文方法部分的文本建构机制,以期为学界深入研究学术语篇提供支撑,并为特殊目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借鉴。
【出版说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始终坚持“服务外语教育、传播先进文化、推广学术成果、促进人才培养”的经营理念,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多年来已推出各类学术图书600余种,为中国的外语教学和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展示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为广大优秀的博士人才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的平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外教社博学文库”。该文库遴选国内的优秀博士论文,遵循严格的“专家推荐、匿名评审、好中选优”的筛选流程,内容涵盖语言学、文学、翻译和教学法研究等各个领域。该文库为开放系列,理论创新性强、材料科学翔实、论述周密严谨、文字简洁流畅,其问世必将为国内外广大读者在相关的外语学习和研究领域提供又一宝贵的学术资源。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序】
刘辉博土邀请我为他的新作《学术期刊论文方法部分文本建构研究》作序,我欣然应允。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向他表示祝贺!
初次与刘辉相识是在15年前,当时他还在读硕士。那时他师从李洪儒先生,钻研语言哲学。经常听洪儒说刘辉是那一届硕士生中年龄最大,但却是学习最刻苦的一位学生。他随后在课上的表现让我也喜欢上这个好学的学生。他硕士毕业时我与洪儒都认为他应该留校任教。一番努力后,他顺利留校成为我的部下。经过各种工作历练,刘辉逐渐成为我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得力助手。2012年,黑龙江大学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我想将他招入门下,但碍于他与洪儒的师生情分,未敢贸然示意。但是刘辉却主动表示,从个人兴趣的角度他更喜欢理论语言学,但是从工作角度则更需要在应用语言学方面提升自己,因此他想考取我的博士,我欣然接受。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尽量为他创造学习条件,推荐他国内外访学,开拓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三年后,刘辉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我的开山弟子。本书就是刘辉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认真打磨后形成的一部用心之作,是他“八年冷板凳”的学术产出,我为他骄傲。
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如何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进而参与和主导国际学术交流,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学者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学术期刊论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刘辉博士的新著以学术期刊论文方法部分为研究对象,有效利用多种量化研究手段展开深入探索,发掘出大量翔实而富有价值的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发现。本书对语料库语言学、语篇分析和体裁研究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同时对特殊目的英语教学与学术写作教学和课程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尽管受自身专业背景制约,书中部分内容的分析有些地方还不够深入透彻,但仍不失为一部上乘之作。
最后,希望刘辉博士能在学术道路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严明
2020年春于黑大子矜园
【目录】
序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缘起
第二节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价值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相关理论背景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
二、体裁分析
第二节国外研究现状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二、新修辞学派
三、特殊目的英语学派
四、其他类型研究
第三节国内研究现状
一、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二、基于体裁分析的研究
三、其他美型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语料收集
一、分类标准
二、访谈对象
三、语料描述
第二节语料标注
一、词性标注
二、主位结构标注
三、语步与话目结构标注
第三节语料统计分析
一、基于 WordSmith Tools的语料统计分析
二、基于Ooh- Metrix的语料统计分析
三、基于SPSS的语料统计分析
四、基于相关语料库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理论框架
一、理论分析框架概述
二、语言维度描述
三、学科维度描述
本章小结
第四章词汇特征分析
第一节整体特征
一、词汇长度
二、词汇多样性
三、词汇密度
第二节高频词
一、整体词频
二、高频名词
三、高频动词
四、高频形容词
五、高频副词
第三节主题词
一、方法部分语料库主题词表
二、学科群主题词表
第四节词汇维度文本建构启示
一、词汇的正式性
二、词汇的多样性
三、高频词汇
四、主题词与联想词
本章小结
第五章句子特征分析
第一节整体特性
一、句子长度
二、句法复杂度
第二节主位结构
一、简单主位
二、多重主位
三、其他类型主位
四、主位整体分析
第三节主位推进模式
一、分类
二、分布统计
三、分析
第四节句子维度文本建构启示
一、句子长度
二、句法复杂程度
三、主位类型
四、主位推进模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语篇特征分析
第一节整体特征
一、段落长度
二、可读性
第二节衔接
一、指称性衔接
二、深层街接
三、动词衔接
第三节体裁特征
一、整体特征
二、M2话目分布特征
三、M3话目分布特征
第四节语篇维度文本建构启示
一、段落长度
二、文本难度
三、衔接手段
四、体裁结构
本章小结
第七章文本建构机制分析
第一节学科性与学科间性的界定
一、实践基础
二、概念与构成要素
第二节学科性与学科间性的理论分析
一、主体
二、对象
三、方法
四、受众
五、规约
六、反思
第三节学科性与学科间性的统计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原理及方法
二、方法部分各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第四节学科性与学科间性文本建构启示
一、界面作用
二、诠释作用建构作用
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语
第一节主要发现与结论
一、主要发现
二、主要结论
第二节创新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局限与不足
第三节启示与展望
一、主要启示
二、研究展望
附录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