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德国被认为是哲学王国和教育强国,德国人一直为此感到骄傲。然而,本世纪初德国中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SA)中表现平平,这猛烈打击了德国人的教育自信,引起全社会的担忧和反思。德国政界和教育界亟须对德国整体教育状况进行把脉,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实证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现状达成共识,是改变现状的前提。2006年8月生效的德国基本法修正案第91b条第二款规定,“联邦和各联邦州可以基于确定教育事业绩效能力的国际比较达成协议,在相关报告及其推介方面进行合作”,改变了德国联邦和各州以往分散搜集教育数据、编制教育报告的做法,赋予联邦与各州在部分教育领域开展合作的权力,为联邦和各州就共同编制教育报告提供法律依据。
2006年,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与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共同成立独立的国家教育报告编制小组,其职责是将各类教育报告进行整合,编制国家教育报告。编制小组由德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DIPF)牵头,组员来自德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德国青年研究所(DJI)、德国高校和科学研究中心(DZHW)、德国高校信息系统(HIS)、哥廷根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SOFI)以及联邦和各州统计部门( Destatis und Stalä)等机构。他们在汇总和分析联邦和各州所提供的官方数据的基础上,撰写德国国家教育报告初稿由教育各界专家鉴定,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由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和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共同发布。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既有纸质版,又有电子版,还有用英文编撰的缩略版。电子版免费公开,公众可在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等网站下载。该报告对德国教育各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研究。全书共分9部分:A和B部分为导入章节总体介绍德国教育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并以跨教育领域的方式展示德国教育体制的状况及其在国际对比中的情况;C至G部分依次论述早期儿童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有、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诸方面,并用旁注的形式,以对比视角展示各教育阶段的最新情况;H部分为重要专题栏目,主要是针对热点教育话题开展深入的跨领域分析研究;I部分则对德国教育的成果进行总结性研究。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以各个指标和基于客观事实的数据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德国教育,旨在把握德国教育体系的绩效,及时发现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德国教育质量为最终目的。此外,其编撰方法对我国编撰各类教育报告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报告以教育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导向:个人调节能力、社会参与和机会均等以及人力资源;以一套标准化方案为基础,遵循一种在统计数据基础上论证德国教育体制核心发展参数的指标方案。每部教育报告均有统一的章节结构、指标体系以及图片和表格的呈现方式。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既有全面、完整且权威的数据,又有科学、专业且具备批判性的分析。因此,该报告是我们了解德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参考信息源,是我们研究德国教育、开展比较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无法绕开的一手权威资料。《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的编译对我们了解德国教育经验和做法,促进中德教育交流,增强彼此理解都将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
2014年10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等机构的支持下,成立德国教育科学政策信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在于全方位多角度聚焦德国教育政策,对德国教育的历史与当下的发展动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国内教育界思考我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2017年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对我国与德国的人文交流开展全方位综合研究,其中教育是中德人文交流机制下的核心领域之一。经《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摆稿人之一—汉斯彼得·福赛尔教授联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教育科学政策信息研究中心与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共同组织专业力量编译《德国国家教育报告》。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度重视《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系列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编辑们为本系列图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智慧与辛劳,在此深表谢意!本系列图书主要由青年学者翻译而成,肯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编译委员会
2017年5月
【前言】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是由一个组织联合体共同负责编写的。该编写成员包括: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DIPF)、德国青少年研究所(DJI)、高校信息系统(HIS)、哥廷根大学社会研究所(SOFI),以及联邦及各州统计局。2004年10月至206年4月,除此教育报告外,该编写组在DIPF的领导下还制定了教育报告总方案和获取教育相关重要数据的策略。此报告、上述材料及扩展信息主要以表格形式呈现,可在ww bildungsbericht. de主页获得。
在保证科学独立的前提下,编写组与调控组协作编写此报告。调控组受联邦州文化部长常务会议和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委托与编写组共同工作。 Jurgen Baumert教授任主席的一个科学顾问组也为此项目提供支持。这两个组织与编写组的合作卓有成效。
多位科学家在研讨会中为编写组提供意见指导,并在具体的准备工作中提供帮助。
特别鸣谢Dr. Hartmut Ditton(慕尼黑)、Dr. Hans- Peter Fussel(不来梅)、D Klaus Klemm(杜伊斯堡-埃森)、D. Hans- Guinther RoBbach(班贝格)、D. Horst Weishaupt(伍珀塔尔)、Prof.Dr. Ingrid Gogolin(汉堡)、Prof.Dr. Jaap Scherens(特温特)、Prof.Dr. Heike Solga(哥廷根)和Prof.Dr. Petra Sanat(埃尔朗根纽伦堡)等各位教授对专业问题提供专家鉴定支持。为解释一些重要问题,尤其是在指标模式发展和重点主题“移民”方面,编写组邀请国内外科学家组成了专家小组。
Anja Quicker(柏林)和 Susanne Sachse(柏林)负责审稿, Heike Balzer(柏林D)PF),DPF公关部的 Isolde Baumbusch和DPF信息技术部的 Henning Dey负责报告的技术工作。编写组向所有参与者表示感谢,因参与人数众多,恕不一一指名致谢。
编写组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
2006年4月
【目录】
序言
前言
阅读指南
词汇表
地区和机构名称缩写
导论
A框架条件改变后的教育情况
A1人口发展
A2经济发展
A3公共财政状况
A4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
A5向服务型和知识型社会的结构转变
A6改变后的家庭形式和其他生活方式
B德国教育基本信息
B1教育支出
B2教育参与情况
B3公民教育水平
前景
C婴幼儿时期的教育、照管及培养
C1幼托机构的名额供给
C2学前幼托机构的使用
C3幼托机构教育人员
C4幼升小的过渡
前景
D学龄期的普通教育学校和非形式教育
D1幼升小的过渡
D2复读
D3学龄期的全日制教育和照管
D4校内外电脑的使用
D5通过志愿活动开展的非正式学习
D6认知能力
D7有/无文凭毕业
前景
E职业教育
E1职业教育新学员——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变化
E2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供与求
E3企业培训岗位的供应
E4培训关系的稳定性
E5就业市场中的结果:就业状况和不同职业群的收入
前景
F高等教育
F1高校升学情况
F2高校新生
F3高校学习效率:修业年限与学业中断
F4高校毕业生
前景
G成人继续教育和学习
G1继续教育的参与情况
G2继续教育的经费
G3成年人的非正式学习情况
G4职业继续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收益
前景
H移民
H1移民之于教育的意义
H2德国的移民情况
H3有移民背景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参与情况与过程
H4教育体系对待移民的情况
H5移民学生学习情况之国际间比较
总结与前景
I教育的影响和收益
I1教育、就业与收入
I2教育、生活和社会参与
I3教育、经济增长与社会收益
I4人生阶段中教育的差异和积累
总结
表格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