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教材拟通过德语惊奇小说这一精彩纷呈的具体文案,消除学生对德语文学的“望而生畏”,即认为德语文学重思想而轻情节,哲思有余而枯燥平淡、故事不足,展现扣人心弦的德语惊奇小说这一奇葩,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德语文学的兴趣。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框架叙事,二为 17 部德语中篇小说。
本教材以德语专业三年级或四年级本科生为主要课程教授对象,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教学皆可适用。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选用量和文本范围,每个文本的自成一体为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教材中另行自选文本,进行扩展阅读。
【前言】
(一)关于德语惊奇小说及其教学意义
德语惊奇小说(Novelle)常被粗略视为“中篇小说”,被误认为以篇幅来定义,不过是页数长度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的“中等”文类而已,其实它具有迥异于其他叙事文类的独特叙事模式,歌德称之为“从未发生过的闻所未闻之事”,以此强调其新与奇,闻所未闻性质,并无形式、主题和题材的任何限制,故事大多源于日常生活、平凡现实,与之相关的写作模式包括情节紧凑、人物集中,戏剧性强,故事逆转(令人拍案惊奇)等,其篇幅可以短至仅五行,也可以长达约一部长篇的规模,虽基本采取散文体,偶尔也有诗歌体的例外情形。Novelle 源于拉丁语词汇 Novus,德语惊奇小说虽源于意大利文学在14 世纪开创的“新小说”传统(薄伽丘的《十日谈》),却自成历时近六百年的一条持续发展和不断嬗变的完整脉络,肇始于 17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经由浪漫派、古典主义、比德迈尔时期、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直至战后文学,至今仍绵延不绝,形成德语文学的一道绮丽景观,尤其是 19 世纪德语文学的特色和亮点。这一文类的关注焦点从非同寻常的事件深入和扩展到与众不同的人物,人物的内心冲突、极端心理状态。德语文学的这一重要文类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充分重视,亟需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
本教材拟通过德语惊奇小说这一精彩纷呈的具体文案,消除学生对德语文学的“望而生畏”,即认为德语文学重思想而轻情节,哲思有余而枯燥平淡、故事不足,展现扣人心弦的德语惊奇小说这一奇葩,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德语文学的兴趣;原汁原味、活色生香的德语惊奇小说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德语语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德语国文学与文化的深切感受和深刻领悟,为他们深入探讨近现当代德语文学的发展脉络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把纵向文学史的学习融入到横向“惊奇小说”这一文类的研读中,为学生日后研读其他文类(长篇小说、戏剧、诗歌等)打下坚实基础,并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惊奇小说”的长度和难度适宜,对学生的德语语言学习和训练既带来必要的难度和挑战,又是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充分理解和领会的,十分有助于形成教学的良性互动,适于教学单元的安排,能够充分地寓教于乐。
(二)关于教材框架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一为框架叙事(Teil I Textbeispiele für die Rahmenerzählung):
选取 5 部中短篇小说故事集,将其开篇作为精读文本,具体勘察故事讲述的发生情景、缘由,参与者(讲故事者与听众),各故事之间的关联,追踪自《十日谈》以来的系列讲故事传统,以便学生对这一文类的口头讲述特征及其书写印刷等媒介变化形成较系统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叙事理论的领悟力。摘选其中重要段落并提问,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
二为 17 部德语中篇小说(Teil II Novellentexte):
所选作品从时间上涵盖 18 至 20 世纪中期的一个半世纪,从空间上囊括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三国德语文学,遴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在主题、内涵、风格上能够充分展现不同时期德语中篇小说的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篇章布局按照作品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以便清晰展现这一文类的发展脉络,为作品所处的历史阶段、文学派别提供明确线索,便于读者把握文类嬗变的全局,按其所需选取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
这两部分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时并不彼此依赖,无需以先后顺序依次来上。第二部分形成教材主体和教学重点,与此同时,可以自由选择两部分内容进行组合,例如可以将框架叙事作为引入,选择其中一两篇,然后与第二部分的多部作品相搭配,也可以从第二部分的自选文本开始,然后选择第一部分或从主题或从时期上比较相关的框架叙事作为补充和扩充。若按 15—16 个教学周设计,60 页左右的文本所需课时大概 5周。教师可根据作品题材、特点、历史时期等因素灵活取用,一学期安排三部篇幅较长的作品,或是形成两短两长的组合。篇幅较短的 7 个文本在篇章结构部分用蓝色字体标出,便于按需遴选。若因课时所限,只能择取最精华部分,篇目中标出红色的 7部作品即是德语惊奇小说的必读篇目。
以每部中篇小说为中心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具体分为以下板块:
1. 每部作品的开篇配有导读文字(Einführung),关于作家和文学史背景简介、对作品内容的概述以及对其审美价值的点评,其中穿插了作家像以及与作品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2. 精彩华段(Auszug):按照文本顺序,选取作品精彩片段录入教材;
3. 重要词汇通过黑体标出,可在书末或教参中提供德语词义解释;
4. 提出 2—5 个文本理解的问题(Fragen dazu);以此为范例,展现如何一步步从文字句法的理解过渡到文本细读、文学阐释。
5. 根据作品的篇幅和难度,有时每两章或 10 页另配 5 个德语问题,问题既涉及情节概述,大意理解,又关涉文本阐释,并引入相关文艺理论概念,还引申至比较文学领域,旨在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扩展阅读。
6. 在每部作品的末尾,列有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可帮助学生按图索骥,进行课外自学。
(三)关于教学建议
精彩华段的细读与问题处理紧密结合,结合方式可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孰先孰后。可以直接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总体领悟,当具体问题直接涉及精彩华段时,展开对此段落的细读;也可从精彩华段直接入手,让学生对作品的文字风格、语言表达、思想内涵等有切实可感、细致入微的细读领会,由此扩展到对问题的归纳概括和深入阐释。建议学时:每 10—15 页小说原文及其精彩华段的分析、讲解与讨论约占 2 课时,有时因内容难度较大或讨论点较多可以按需要适当增加 2 课时,之后较易理解的部分则加快进度,这样就能在课时量上取得平衡,保证讲完整部中篇小说的课程进度。
本教材以德语专业三年级或四年级本科生为主要课程教授对象,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教学皆可适用。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选用量和文本范围,每个文本的自成一体为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教材中另行自选文本,进行扩展阅读。
编者
2022 年 6 月于中山大学
【目录】
Teil I: Textbeispiele für die Rahmenerzählung
Unterhaltungen deutscher Ausgewanderten (1795)
Das Hexameron von Rosenhain (1803/4)
Der Wintergarten (1822)
Die Serapionsbrüder (1819/21)
Novellen (1825)
Teil II: Novellentexte
Der Verbrecher aus verlorener Ehre. Eine wahre Geschichte (1786)
Die Novelle ohne Titel (1803/4)
Der Findling (1811)
Geschichte vom braven Kasperl und dem schönen Annerl (1817
Das Fräulein von Scuderi. Eine Erzählung aus dem Zeitalter Ludwigs XIV. (1819)
Die letzten Ritter von Marienburg (1825)
Novelle (1826)
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 (1826) 112
Waldeinsamkeit (1841)
Die schwarze Spinne (1842)
Brigitta (1844)
Die Brüder. Eine chinesische Geschichte in Versen (1852)
Die Hochzeit des Mönchs (1883/4)
Der Schimmelreiter (1888)
Flora Mohr. Eine Glasblumen-Novelle (1912)
Traumnovelle (1926)
Schachnovelle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