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翻译技术基础教程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76472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4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可用积分
可用 0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4、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翻译技术基础教程
书号 :9787544676472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3-05-01
作者 :赵璧, 主编
开本 :16

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翻译技术”作为翻译专业中与语言智能关系最为紧密的课程之一,在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0年 5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中,就正式将“翻译技术”列为“专业核心课程”。这对于全国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高校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一方面,这明确了翻译技术在翻译本科教育中的必选项地位。此前,翻译技术在其他教育文件中都只是作为“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的建议选修课程出现,各翻译本科专业教学单位可根据自身定位和资源,自由选择是否开设该课程。此次翻译技术被列入专业核心课程,意味着翻译技术在翻译专业本科教育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翻译技术课教师将面对更大的挑战。目前,全国高校本科翻译专业的生源中,虽然也不乏技术理解能力很强的个体,但是整体而言,学生比较缺乏学习技术的动力、能力和信心。翻译技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时,通常只有技术素养相对较高的学生会选择学习该课程,基础过于薄弱的学生则倾向于知难而退。但成为必修课程后,教师需要适应差异性更大的学习需求,既要能满足技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下沉式”学习需求,又要能为部分具备技术探索能力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上升式”拓展空间。这是本科阶段翻译技术课教师将要普遍面临的新使命。

然而,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 2020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学校开设翻译技术必修课的比例为 39.2%,开设翻译技术选修课的比例为 23.4%;在翻译技术培训面临的问题中,“缺乏合格的翻译技术培训师资”占比最高,达到了 34.3%;另外,“教师计算机整体水平薄弱”也占到了 14.5%。可见,不仅是翻译专业学生亟须提升技术素养,翻译专业教师也迫切需要掌握翻译技术,以培养出能够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胜任语言服务行业工作的翻译人才。在差异大、变化快的学习需求推动下,教师也只能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素材。笔者将个人学习心得、授课经验和教学材料积累起来,形成了本教材的雏形。

近年来,国内已经先后出版了不少同类教材,其中不乏广受欢迎之选。和这些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特色如下。

第一,专为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设计。市面上的大多数翻译技术教材都是 BTI和 MTI学生通用的,故内容上比较全面深入,本地化技术、项目管理、语料清洗、Python编程等都有涉及。《教学指南》中要求翻译技术课程教授搜索、术语、记忆库和机器翻译等四个部分的内容。本教程秉承“求精不求全”的编写原则,严格对接《教学指南》课程描述,以所列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主,适当补充少量翻译技术基础知识与拓展内容,以满足“下沉式”和“上升式”教学需求。

第二,“技术零基础”学习者友好。本教程特别为零基础本科翻译技术学习者度身定做,其友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幅削减理论教学篇幅,避免使用非必要专业术语,力求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核心概念;
(2)第六章和第七章软件操作部分提供了分步骤图文详解和视频示范,供学习者根据个人学习偏好进行自主选择;读者可扫描图书封二的二维码,下载“爱听外语”APP,添加本课程,观看操作视频;
(3)为学习重点和难点添加详细说明或提示,帮助学习者排除故障,增加操作成功率,提升技术学习信心。

第三,翻译技术新手教师友好。翻译技术成为必修课程后,缺乏合格师资的问题将更为突出。本教程致力于襄助口笔译课程专任教师转型,使其能够胜任翻译技术课的教学。为此,教材特作如下设计:

(1)易上手的教学案例。虽然商业性语言服务是翻译技术应用的最典型场景,但本科学生和翻译技术新手教师往往都缺少语言服务业的实践经验,难以准确分析商业场景中的项目需求并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本教程中的教学案例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且与其他翻译课程有一定相关性,具有易理解、好上手的特点,有利于新手教师和学生理解翻译技术的适用场景,掌握应用技能;
(2)“有声思维”式教学流程。本教程主要技术学习章节均按照“案例引入—思路解析—操作示范”的顺序设计教学内容,其中“案例引入”部分详细描述应用场景,“思路解析”部分对该场景中应用翻译技术解决实际需求的思维过程进行“有声化”呈现,再通过“操作示范”部分解决技术实操。这一教学流程真实再现了整个决策过程,即先分析应用场景的需求特点,再综合考量各翻译技术的优势和适用性,最终选定解决方案,用“演示”而非“说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技术运用意识和能力;
(3)详尽的练习答案。本教程所有章节均提供思考练习,并在附录部分为所有习题提供详细的思路解析和参考答案,既方便教师使用,也便于学生自学。

本教程的编写得益于多位师生学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上海海事大学钱家骏老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担任本科翻译技术课程的助教,对本教程的教学内容和案例设计多有贡献。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的赵丹宏工程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陈杲老师曾提供软件方面的技术答疑。本教程的“单语译后编辑”部分引用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翻译系 Dr. May Fung(冯婉媚博士)提供的译例。“影视翻译”部分主要参考了上外英语学院翻译系主任肖维青教授所主编的《英汉影视翻译教程》。上外英语学院本科生杨屹林、陶新智为本教程制作了操作示范视频,上外 Irene Tor-Carroggio(董琳娜)博士也为本教程的编写提供了帮助。在此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致教师

教材使用建议

感谢各位教师选用《翻译技术基础教程》。关于本教程的使用,谨向各位教师提供如下建议,供各位在教学实践中参考。

1..教学内容安排
本教程的内容安排顺序和其他翻译技术教材略有不同。第一章阐述了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技术素养。第二章到第五章介绍的都是不需要安装特定软件就可以学习的翻译技术应用,也是能有效促进其他口笔译和外语课程学习的技术应用,其中第四章(机器翻译)和第五章(译前编辑和译后编辑)是本教程的特色内容。其他同类教材通常对该部分内容介绍得比较简略,但各专业本科学生日常工作学习中涉及相关应用的频率却很高,而且语言服务产业对译后编辑的需求也在快速上升中。这几章内容对学生的技术素养要求比较低,安排在教材前期集中学习有助于减轻学生的技术学习压力;另外,文件格式转换、搜索引擎使用技巧等广义翻译技术知识的学习,也能为后期的软件操作学习奠定基础。第六章(术语管理技术)和第七章(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属于翻译技术核心内容,需要安装使用专门软件,有一定操作难度,安排在学期中后段学习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第八章为其他常用语言服务技术的简要介绍,可供教师和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所用。

2..软件选择
翻译技术初学者如果在尚未深入理解翻译技术软件的设计逻辑时就同时学习多款软件的操作,极易出现混淆。为了减轻初学者的学习理解负担,本教程中只选择了 SDL MultiTerm术语管理工具和 SDL 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进行教学演示和解析。虽然 SDL系列是市面上同类软件中可谓功能最多、操作最复杂的,但鉴于该产品目前在全球市场中仍然占据了很大份额,且在大型语言服务企业中普遍使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此外,教学实践证明,熟练掌握 SDL软件操作技巧的学生,自学其他 CAT软件时会感觉更加轻松,自学效果比较理想。

3..软件购置
根据《 2020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各高校在翻译技术培训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软硬件基础设施滞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高校“原则上应设立翻译技术实验室”。如果学校有资金支持翻译技术软硬件的购置和安装当然最为理想,但如果暂时不具备相关条件,也完全可以通过购买 SDL Trados在线账户,或者购买 YiCAT教育版等在线智能翻译管理平台账户来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4..软件操作教学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软件操作时自主学习效果比较差,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对课堂演示和课后回放都有明确的需求。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比较适合采用课堂操作示范和课后视频资源回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前者旨在强调教学重点,后者意在巩固拓展,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5..翻译技术学习模式
教师需要在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索式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尤其是在搜索技术等广义翻译技术的教学环节,任课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介绍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如帮助文档、创作社区、问答平台、视频网站、翻译技术相关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一个教学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技术基础往往差异很大,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互助式学习,并对乐于帮助同学解决技术难题的“技术达人”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此外,对于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开展探索式学习,掌握多款同类软件的基本操作,并拓展翻译技术学习的视野。

6..翻译技术教学的主线设计
本教程中设计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条是“技术”主线,即按照“广义翻译技术—搜索技术—核心翻译技术—翻译技术综合应用”的章节顺序,由易入难地分别学习各种翻译技术的原理和操作。另一条是“项目”主线,主要体现在学习核心翻译技术的第六章和第七章。这两章的所有案例和思考练习均基于同一个模拟实践项目,根据该项目的实践需求和推进流程分阶段学习不同的技术操作和应用,模拟的是“需求驱动型”学习场景。依照“技术”主线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翻译技术的全貌,而依照“项目”主线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实际翻译需求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双线并进的教学设计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践水平。如果是翻译技术课程的新手教师,推荐从“技术”主线入手;如果是实践经验和案例积累比较丰富的资深教师,更推荐以“项目”为教学主线,项目实践内容若能全面覆盖其他翻译技术的学习则更理想。

7..翻译技术课程教师的定位和作用
翻译技术课的授课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本质上是翻译教师,而非计算机教师。学习翻译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技术解决翻译问题,提高翻译效率,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在掌握基本技术操作之后,学生最需要关注的仍然是翻译基本功的提升,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众多语言服务企业的证实。举个例子,在本教程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欧盟教育文件模拟翻译实践项目中,耗费指导教师最多精力的其实并不是技术操作,而是纠正将 occupational profile错译为“职业档案”或者“职业形象”之类的翻译错误。因此,翻译技术课程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翻译和技术之间的主次关系,把主要精力仍然放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上,而不是把翻译技术课上成“软件操作课”。

教师应该对自身有充足的信心,相信自己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加持下,完全有能力经过短期的技术学习胜任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正是希望在提升翻译技术水平、占领翻译技术领地方面,能够为各位教师提供些许参考和帮助。
课程思政教学建议在《教学指南》所列出的专业核心课程中,翻译技术课程的技术“硬核”特征比较显著,但其中可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同样丰富。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开展价值引领:

1..责任担当
“十三五”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多份文件,大力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和进步,如 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2016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也强调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因此,学习了解最新技术发展,提升自身技术素养,是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责任。

外语和翻译专业学生受传统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影响,在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容易表现出技术学习意识薄弱、技术应用水平有限等不足。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完善技能构成,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2..国家自信
语言智能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被称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机器翻译则是该领域中的代表技术。影响机器翻译质量的三大核心因素是硬件、算法和语料。本土企业由于在语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所以在汉语和其他语种的互译上整体质量可能优于国际化机器翻译引擎。但此前一项调研显示,国内大学生容易受刻板印象影响而偏好选择国际化机器翻译引擎。事实上,在近几年由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CL)举办的 WMT国际机器翻译比赛中,我国自主开发的不同机器翻译引擎在多个翻译任务中都获得了很高的名次。因此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对本土和国际机器翻译引擎开展对比评测,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国产机器翻译引擎的质量不输国际产品。

我国企业在语音识别等其他语言智能技术的开发方面也已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汉语的语音识别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学生可以通过评测各款语音输入法产品,实际体验该技术的发展水平。

此外,我国近年来也开发了多款单机版和在线版的术语管理工具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国际产品相比,这些自主开发的工具虽然因为进入市场时间较晚而在市场份额上处于劣势,但在产品设计上往往更符合汉语译者的使用习惯,在汉语语对处理上效果更优,操作也更简便。在掌握 SDL系列软件的操作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市场上的主流术语管理工具和 CAT工具开展竞品评测。

通过这些评测活动,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国内自主开发语言智能产品的技术实力,体验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从而增强国家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3..译者素养
目前,口笔译服务虽然仍是国内外语言服务业的主要内容,但形式已经明显发生了变化。远程口译、本地化等依托于特定技术形式的翻译服务需求明显上升,人机合作、协作化、多模态的工作模式渐成主流,这对于译者的能力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翻译协会 2017年 9月发布的《口笔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译者应具备“利用技术资源,包括使用工具和信息技术( IT)系统支持整个笔译或口译过程,来完成翻译过程中的各项技术任务的知识、本领和技能”。《教学指南》也要求该专业学生要“具有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具能力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才能胜任各行业的语言服务工作。

4..科学精神
翻译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首先,本教程中详细介绍的机器翻译技术发展历程充分说明,技术的发展道路绝非一帆风顺,需要几代人毫不气馁地不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接力前行。

其次,三代机器翻译技术的更迭,强调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第一代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技术在发展中遭遇瓶颈,被权威机构认定为“没有指望”,从而进入了萧条期。如果继续沿用“词典 + 规则”的开发思路,机器翻译技术将永无出头之日。第二代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技术则“另辟蹊径”,彻底抛弃了对规则的依赖,完全依靠数据计算,才克服了第一代机器翻译技术的致命缺陷。第三代机器翻译技术的蓬勃发展同样也得益于对第二代机器翻译技术的彻底革新。可见,不拘泥于既定模式、大胆创新设计思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
最后,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操作学习过程中,因为细节设置错误而导致软件无法产出预期成果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以有效锻炼学习者耐心细致的科学试验精神。另外,软件中同一功能常有多种实现方式,而且随着软件的更新可能会出现新的操作方法,但本教程限于篇幅一般只介绍一种,且只涉及核心功能的操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探索精神,自主学习软件的新操作,开发新功能、新应用,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探索成果。

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各种语料资源和案例素材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如,本教程附录 2“常用在线术语库和语料库”中所列“中国关键词”“中国核心语汇”“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二十大报告多语种对照查询平台”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综合应用平台”等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易用的资源;本教程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章第六节,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第八章第二节中均设计了融入国家自信、传统文化、伦理思考和批判思辨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案例,授课教师可重点关注。

以上是教材使用建议和对本教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的简单梳理,供各位授课教师参考。

目录

第一章.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技术素养
第一节.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发展
第二节.翻译技术的定义:广义和狭义
第三节.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技术素养
第四节.思考练习

第二章.广义翻译技术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Microsoft Word应用
第三节.Microsoft Excel应用
第四节.文档格式转换

第三章.搜索技术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本地搜索
第三节.互联网搜索
第四节.语料库搜索
第五节.学术搜索——“中国知网”

第四章.机器翻译技术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机器翻译常见错误类型
第四节.机器翻译质量评估
第五节.主流机器翻译产品的选择
第六节.机器翻译的使用技巧

第五章.译前编辑和译后编辑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译前编辑
第三节.单语译后编辑和双语译后编辑
第四节.轻度译后编辑
第五节.重度译后编辑

第六章.术语管理技术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术语识别与提取
第三节.创建术语库
第四节.术语库管理

第七章.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创建翻译记忆库
第三节.翻译记忆库应用
第四节.机辅翻译软件环境中的审校
第五节.翻译项目管理

第八章.语言服务技术的综合应用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技术写作
第三节.本地化和国际化
第四节.影视翻译

附录 1.练习参考答案
附录 2.常用技术资源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