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史课程等日本文学课是“新国标”规定的高校日语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内容展示着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高素质日语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语专业学生一般在第6、7学期学习本课程。学完本课程后,学生会了解日本文学从古到今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学体裁、文学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等。本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阅读和研究日本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根据笔者对浙江省内高校日语专业任课教师和本校学生的调查结果 ,发现日本文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大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对本课程不太感兴趣。一些学生对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日语成绩和能力的本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再者由于生词量大,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障碍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二是教师授课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虽然大多数教师使用了多媒体等新教学手段,但是其优势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三是教材有缺陷。市场上公开发行的日本文学课用教材种类不少,但大多语言僵化,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没有能够将抽象的日本文学知识直观地反映出来的图画、声音、影像等配套材料。
我们针对高校日本文学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慕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改革课程评价方式,致力于解决上述三大问题。在杭州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8月,我们制作了610分钟的“日本文学概论”慕课,已经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以SPOC形式运行4轮,2020年被立项为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本教材是该慕课的配套教材,已经在杭州师范大学试用两轮,并被列入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重点教材。
本教材的特色和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新国标的要求编写,适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和慕课教学。
利用本教材,可以建立“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案例研讨+课后互动反思+成果产出”的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本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连接,鼓励学生通过本科生创新项目实现成果产出,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是本教材介绍的日本文学知识都是新颖而全面的,点线面结合,重点突出,而且符合当代年轻人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本课程根据慕课的特点和当代学生的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将课程内容分成日本上代文学、中古文学、中世文学、近世文学、近现代文学、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日本文学研究法等10章,每章设5-8个专题,实现知识的模块化,同时做到点线面结合,重点突出。
三是教学资源丰富,有配套的课件、视频,有利于教师的备课、教学、考试。
课程的慕课平台内容丰富多样,在涵盖教材知识点和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本教材提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可以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
四是符合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要求。
本教材注重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跨学科知识的融入(集中体现于每章第一节的“概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主线,探究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同时辩证地解析日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介作用,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最终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第一、二、三章由河北经贸大学连永平编写,第四、五、八、九、十章由杭州师范大学孙立春编写,第六、七章由浙江大学阿莉塔编写,孙立春统稿。田凯航、李薇杰、陈星宇、张志豪、朱欣悦同学为本教材的文字录入、课件制作等付出了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教材可能会有一些局限和缺漏,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编写团队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