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双璧。李白天马行空,直可羽化而登仙;杜甫厚德载物,乱世之中托起民族之道德心灵而不坠。倘若说李白是“才子型”诗人,杜甫则是“学者型诗人”。出身于儒学世家,胸怀圣贤志向,集诗人和学者气质于一身的杜甫,为后人开辟了贯通经、史、子、集的艺术境界。杜甫的诗歌“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其所蕴含的历史真实性、广阔性和深刻性,所反映的命运关切和人文关怀,大抵是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集大成者的重要缘由。
杜甫诗歌对唐代、两宋、甚至宋之后的诗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宋人对杜甫的尊崇,除了艺术上的考虑之外,主要出于对杜甫伟大人格的欣赏。杜甫的思想价值都被纳入儒家的道德伦理框架,被视为“明道”“见性”的典范。在宋人心目中,杜诗的道德意义主要在于:
其一,忠君忧国的精神。苏轼在《王定国诗歌集叙》中敬钦杜甫“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苏轼文集》卷一〇),黄庭坚在《老杜浣花溪图引》中说“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山谷外集诗注》卷一六)。其二,温柔敦厚的性格。司马光称杜甫“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温公续诗话》)。其三,雄阔浩大的胸襟。唐庚(1070-1120)指出,“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唐子西文录》)。其四,体道见性的慧思。张九成(1092-1159)说杜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与物初无间断,气更浑沦”(《横浦心传录》)。
《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由上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彦春笔译,其译笔扎实,译文典雅,该诗集既可以作为赏阅杜甫诗歌的优秀读本,又可以用于翻译和语言学的研究,也可以作为提升外语水平的英语读物。
本书简介
《杜甫诗歌全集英译》是杜甫所有诗歌的第一个韵译本,也是收入杜诗最多的全集英译本,本书注重对于诗歌格律、情感共振的处理,在译文中充分保留“诗味”,用英语展现了杜甫诗歌的音韵、格律之美。此前两本杜诗全集英译本都为自由体,译本忠于原文,但在韵律方面较为遗憾,诗歌的艺术特征有所缺失,而赵译版弥补了这个缺陷,注重传递原诗的格律,更精细、更优美、更能够保留中国诗歌的精髓。
译者简介
赵彦春 上海大学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伟长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大学国学双语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翻译研究出版中心主任,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国际汉学与教育学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华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主编、广州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多语研习基地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延安大学名誉教授、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印度Mericet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赵彦春教授英译过许多古典诗词,如《诗经》《李白诗歌全集英译》等,他的译文注重诗的形式,讲究音韵和谐,风格突出,翻译独具特色。
杜甫诗歌特色
中国诗歌博大精深、语言高度凝练,诗歌撰写的时代背景复杂多样、人物心境随之变化,引用历史典故、标志性意象非常多,诸如乐景衬哀情的表述方式多样;同时,古诗有严格的节奏和严谨的韵律系统,是充满语言美的整体。在翻译时不仅需要翻译出诗句原汁原味的意思,更需要保留这些中国诗歌特有的精髓,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
在这些方面,杜诗尤甚。杜甫与李白二人是中国诗坛上无人超越的两座高峰,杜甫所处由盛转衰的时代,国仇家恨交织,时代变迁浓缩于杜甫的诗句之中,丰富的社会内容在杜甫的诗句被记录下来。再者,杜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格律严谨,有很强的音乐美感,擅做诗眼、雅用俗词、活用虚词、用典繁密,如何在译文中尽力还原杜诗的灵动,是一大难题。
本书特色
➣收入杜诗最多的全集英译本:还原心路历程
赵彦春《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翻译了杜甫1500余首诗,是收入杜诗最多的全集英译本。如果说许渊冲先生选译的100首杜诗是对杜甫诗歌经典性的提炼,那么赵译《杜甫诗歌全集》给读者呈现了杜甫诗歌丰富立体的样貌。译作涵盖的杜诗从社会观感到日常见闻,从时代忧患到人生坎坷,题材丰富,形式兼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杜甫在一次从长安到奉先的平常旅程中,熔铸了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千年后读此,仍能为这惊心动魄的笔触所震动。整首英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原文本“诗史”的性质迁移至目标文本之中,带领读者观照和反思厚重的历史,让读者走进杜甫的内心,咀嚼杜甫经历的无限酸楚,体会其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感受其赤诚之心与悲怆之感。
➣杜甫所有诗歌的第一个韵译本:“逼近”原诗意韵
杜甫的律诗对仗工整、诗律精细,在唐代律诗中极具代表性。中国著名诗歌翻译家黄杲炘曾说:“诗歌翻译和其他文学翻译的区别,主要在于诗歌是唯一有格律的文体。”《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是杜甫所有诗歌的第一个韵译本。与汉学家宇文所安以自由体译诗,未追求全篇押韵不同,赵彦春教授在翻译过程中十分注重反映原诗的格律,保留原诗的句数,再现诗歌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春夜喜雨》作于唐上元二年(761)春,此时,杜甫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居住于成都草堂。原诗入句押韵,而译文亦是相应的偶数句押韵。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及文化体系的对话与碰撞,如何消解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语法和文化观念的缝隙,乃是译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春夜喜雨》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赵彦春译为“It steals into the night with wind/ And mutely moistens everything.”“steal”一词传达了春雨的到来不为人所察觉之意,与后文“mutely”相照应,创造性地还原了杜诗中春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无声的优美意境。赵彦春教授秉持“直译尽其可能,意译按其所需”的翻译思想,传递了杜诗的神韵。翻译是“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译者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彰显了“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在翻译上逼近原作,在情感上还原共振,在韵味上富有灵气,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实为译文佳作。
诗意
在翻译上,赵彦春教授借助自己对于句法和语义的透彻理解,解码杜诗的句法结构、深层语义和文本内涵,忠于原文进行编码,在英译中精准融入原文每个字词的内涵与思想,在译文中体现历史背景、时代环境,将诗歌的隐藏指向剖析出来,保持原文的诗意,力求译文在意思上逼近原作。同时,诗中出现的地名、典故、人物、意象都在文末附有详细的英文注解,便于外国读者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情感
在诗歌的情感传达上,《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不仅深刻理解杜甫在时代背景下的种种情感源头与归宿,在译文中实现与作者情感共振之余,还同时能够回到场景中去,实现与诗句中景物及作者情感的交融,通过译文传达杜诗中情景交融的抒情共振,使得译文层次丰富,与原诗之美更加契合。
韵味
在诗歌韵味的保留上,《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兼具杜诗的音韵之美、意境之韵与哲学内涵。文史哲不分家,赵彦春教授的哲学根基使得本书中的译文能够更好展露杜诗的哲学意蕴,而赵教授在语言学上的造诣让他能够敏锐捕捉到杜诗中诗眼的妙用、诗句的动态感等意境,在译文中保留杜诗独有的境界,并让译文与原诗的格律相契合,读起来自然流畅。
诗味
在最独特的“诗味”上,《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努力在译文中呈现出杜诗的灵气,无论是在俗词雅用方面还原俗与雅之间的语言张力,还是在捕捉杜诗语气中的俏皮、愁绪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锤炼。这些细节虽不影响诗句的整体基调,但却能够赋予诗歌新意与独特之感,《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在每个细节上都努力体现原文诗歌的意趣,用心传递意象,足见译文之用心。
➣从杜诗拓展开来:充分融入中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望岳
代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时年杜甫二十四岁。从洛阳落第而归,杜甫北游齐鲁,在漫游途中写下这首荡气回肠的《望岳》。彼时,盛唐漫游风气盛行,年轻的杜甫生逢盛世,心中无限憧憬,胸中无尽盛世理想与情怀,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哪怕落榜依然“裘马清狂”。远望泰山雄崛齐鲁大地,青年杜甫心中无限感慨,诗句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蓬勃朝气与气魄胸怀。
透过此诗,人们得以窥得诗人的青年时代。在人们熟知的那位严肃的、忧国忧民的杜甫出现之前,曾有这样一位此间少年,乐观积极、胸怀天下,留下的诗句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对于未来的向往与远大抱负皆融于诗句之中。本诗与杜甫此后始终郁郁不得志时留下的诗句有明显不同,杜甫晚年再写《登高》,同样是登高远眺,举目望去却唯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之景最触作者心弦。
透过诗句,人们能够抚摸到生活与时代在杜甫身上留下的印记,感受到其融入国家、融入时代的深刻内涵。山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泰山的开阔雄浑给了诗人无限广博的感觉,景物与心情交织,意境辽远,遂写就明朗舒展的《望岳》。每一首诗反映的都是一种境界,描写景其实亦是在勾勒情。
Looking at Mt.Arch
Behold Mt. Arch, how high it stands!
Its green o'er Qi and Lu expands.
The nature's made it a great one,
Shade as its moon, shine as its sun.
Unto my chest thick clouds arise;
And homing birds fly to my eyes.
When I reach the top to view all,
All mountains under me are small.
经过赵教授的翻译,青年杜甫的豪气之情与开阔胸怀在英文译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人民都能够通过本诗译文感受到少年天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胸怀。泰山的辽阔、视野的广博与杜甫的少年意气融为一体,自然之震撼、梦想之珍贵是世界人民共通的情感,人们能在译文中以“心”连“心”,共情杜甫的所思所想,更能从1500首诗句情感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时代的兴衰与个体命运的浮沉。世界人民能够从杜甫的苦闷忧愁中品味到中国百姓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触摸到刻在中国文脉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篇吃透作者情感心绪的译文能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优秀表现形式,推动更多人以不同形式发现中国文化之美;更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与内涵,让杜甫精神与中国文化的交织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收获更多的解读与理解,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杜甫诗歌全集英译》以准确译文、优美节奏让外国人也能充分感受中国诗歌的韵律、发现中国历史的变迁、理解中国诗人的情怀、领略中国文化的脉络。
对于古诗爱好者、学者、国际人士来说,《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着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中国文学走出去,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本书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大学出版社联袂打造,为读者带来浸润心灵的文化享受。承载着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使命,希望本书的出版为中国古典诗歌在英语世界的正确阐释及呈现多元中国文化形象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