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张红玲教授团队研制。
2.本书包含参考框架的研制过程、内容、使用原则,及基于框架的跨文化能力教学案例和大中小学各学段跨文化能力教学实验报告。
3.基于框架的跨文化能力教学案例包含小初高和大学学段各一个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课后拓展、教学反思等角度阐述跨文化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说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参考框架中的能力目标和内容模块如何对接。
4.大中小学各学段跨文化能力教学实验报告包含研究团队基于参考框架设计的每门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主题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步骤,以及对课堂观察、反馈调查、前后测等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5.该框架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教学的内容目标进行了界定和描述,填补了我国跨文化能力教学长期缺乏指导大纲的空白,为广大一线外语教师立足外语课堂,开展外语语言能力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跨文化外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前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并要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来设计。2019年,国家启动新文科建设,以促进学科的融合化、时代性、中国化和国际化,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外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潜力,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力量。
如何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充分发挥外语学科育人功能,全面实现多重教育目标是外语学科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外语教育的本质是跨文化教育,跨文化外语教育将外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教学有机融合,既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重视外语学习作为话语建构、多元文化交流互动、知识和视野拓展以及文化身份认同发展的本质特点,其内涵和外延较之传统外语教学更加丰富、深远。
跨文化能力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和目标已被纳入我国大中小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然而,现有标准和大纲对跨文化能力的界定以及对跨文化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阐述比较模糊,没有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做了科学、详细的分级描述,填补了我国外语能力发展一体化标准的空白,但略显遗憾的是,该量表缺失了对新时代外语教育应该实现的跨文化能力目标的描述。当前,我国广大外语教师普遍认同跨文化能力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却因为得不到教学指南的支持,而呈现出茫然无措、各行其是的现状。
为满足一线教师跨文化能力教学的需求,顺应新时代外语学科立德树人和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趋势,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张红玲教授团队自2017年以来致力于探究我国外语教育语境下跨文化能力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开发中国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一体化模型(Integrated Model for Chines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IMCSICD)( 张 红 玲、 姚 春 雨 2020) 是 本 项 目 第 一 阶 段 的 研 究 成 果,IMCSICD模型从中国国情出发,面向未来世界,基于多元文化的生活和工作语境,强调在外语教育中同步发展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将两者融合贯穿于大中小学外语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和个人发展,培养国家栋梁和全球公民。IMCSICD模型包括认知理解、情感态度、行为技能3个维度。其中,认知理解维度包括世界各国文化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和普遍文化知识3个要素 ;情感态度维度包含尊重、包容、理解、欣赏、自我认知、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国际理解等8个要素;行为技能维度包括聆听、观察、描述、比较、交流沟通、冲突管理、反思评价、学习创新等8个要素。IMCSICD模型是研究团队先期为研制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开发的理论模型,经过多轮教学实验和多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的应用,其有效性和适切性得以验证。
项目团队在第二阶段,运用中国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一体化模型,借鉴教育目标分类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对照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或教学指南,深入大中小学调查研究、课堂观摩,组织专家焦点访谈、征询意见,基于多轮教学实验论证、完善教学内容和目标,最终研制完成了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本参考框架从学生能力发展视角出发,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教学的内容目标进行了界定和描述,确定了认知理解(外国文化知识、中国文化知识、普遍文化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国家认同、全球视野)、行为技能(跨文化体认、跨文化对话、跨文化探索)3个维度、9个要素的结构框架,每个要素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进行梯度划分和能力描述。希望参考框架的推出能为广大一线外语教师立足外语课堂、开展外语语言能力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跨文化外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从而切实推进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是研究团队过去五年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然而,我们深知跨文化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极为复杂的概念,同时,我国的外语教学涉及群体多元,地区差异大,要研制一个适用于各个学段、所有学校师生的教学参考框架是不现实的。本参考框架是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和高中及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学指南的框架下研制的,但其适切性和有效性的验证均在上海的学校完成,实验范围不够广泛。研究团队接下来将继续以此框架为基础,与全国各地学校合作,开展更大范围的应用和实验,进一步完善和验证参考框架,同时基于这一教学参考框架开展跨文化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研究。
在历时五年的项目研究过程中,孙有中、宋莉、颜静兰、戴晓东、窦卫霖、彭仁忠、吴卫平、Darla Deardorff、Anthony J. Liddicoat等国内外跨文化研究学者给予了团队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同时,参考框架研制项目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重点委托课题,也得到了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的立项支持。对来自各方的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目录】
一 参考框架研制过程
二 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
三 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的使用原则
四 跨文化能力教学的内容框架
五 跨文化能力教学案例
六 各学段跨文化能力教学实验报告
( 一 ) 小学跨文化能力教学案例:What’s Your Lucky Number?
( 二 ) 初中跨文化能力教学案例:“Mother Nature” Calls for Your Help
( 三 ) 高中跨文化能力教学案例:Do Accents Matter?
( 四 ) 大学跨文化能力教学案例: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Values
( 一 ) 小学跨文化能力教学实验报告
( 二 ) 初中跨文化能力教学实验报告
( 三 ) 高中跨文化能力教学实验报告
( 四 ) 大学跨文化能力教学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