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译丛: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74041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6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可用积分
可用 0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4、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译丛: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
书号 :9787544674041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3-12-01
作者 :(爱沙尼亚) 玛丽娜·格里沙科娃 (Marina Grishakova) , (美) 玛丽-劳勒·瑞安 (Marie-Laure Ryan) , 编
开本 :AX16

介绍

【内容简介】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译丛坚持以“基础性、权威性、前沿性”为首要选择标准,既注重学科建设的根本价值,又试图引领国内叙事学研究的潮流和走向。
玛丽娜·格里沙科娃、玛丽一劳勒·瑞安主编的《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是跨媒介叙事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以“媒介间性”为关键词,涉及多种叙事媒介的文本实践,包括电影、文学、歌舞片、漫画、电子游戏、广告、摄影、电视和博客等媒介类型,从整体上勾勒了西方跨媒介叙事的发展现状。 尽管每篇论文侧重点不同,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在于这些不同媒介的叙事实践中对于多模态叙事策略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以及各种媒介手段之间的相互认知与影响,也就是不同媒介手段之间借用和移转的“艺格敷词”现象,展现了跨媒介叙事研究的丰硕成果。

希望译丛的出版能丰厚国内叙事学研究的史料性、前沿性和学科性,进而深化叙事学研究在国内的发展,为中国叙事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借鉴,在守正出新、博采众长中推进中国叙事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

【译者序】

西方叙事学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转型,从结构主义式的故事语法研究扩展为更加重视文本研读的叙事批评,1990年以来在北美实现了某种“小规模复兴”,发展为融合女性主义、作者修辞行为和读者认知等多方面语境因素的后经典叙事理论,历史、社会学、哲学等人文学科中出现的“叙事转向”更是推动了当代叙事理论在跨学科领域的广泛发展。随着电子信息交流形式的日益普及,广播、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不同电子媒介形式在人类生活中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媒体研究业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践中,这些新兴媒介产业从事者已经开始自发从叙事理论中寻求理论及实践指导(如电子游戏产业在故事情节、叙事层次等游戏设计方面就有意识地借用了叙事学的相关理论),非文字领域媒介所具备的叙事特性也引起了来自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注,对传统叙事理论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叙事个案研究随之呈现出多学科、跨媒介的发展态势。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叙事理论学家开始将考察焦点投向图像、电影、戏剧、绘本、真人秀电视、雕塑、建筑、音乐等其他媒介形式的叙事文本,尝试探讨经典叙事术语在这些非文字叙事作品中的运用。正是由于这种跨学科、跨媒介的整体趋势,跨媒介叙事学在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轨迹中,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流派,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如扬·克里斯托夫·迈斯特(Jan Christoph Meister)等主编的《超越文学批评的叙事学:媒介性和学科性》(Narratology beyond Literary Criticism:Mediality,Disciplinarity,2005)、玛丽-劳勒·瑞安(Marie-LaureRyan)主编的《跨媒介叙事:故事讲述的语言》(Narrative acrossMedia:The Languages of Storytelling,2004),以及这本《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mtenmediality and Storytelling,2010),构成当前西方跨媒介叙事理论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由于跨媒介叙事研究突破了传统叙事研究以文字叙事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的传统做法,也不再狭隘地将叙事看作必须涉及“叙述者”和“受述者”的特定言语行为,在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多个不同流派之中,跨媒介叙事学呈现出特殊的颠覆性,具有革命性的突破意义,既包括对经典叙事学不同概念的重新审视和定义调整,也涉及对媒介差异性与特性的探讨和对不同媒介叙事潜能及表现方式的挖掘和探索,由此它不但可能为后经典叙事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供动力,也将为媒介研究和文化研究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分析工具。我们看到,除对跨媒介叙事理论框架的整体性探讨之外,针对特定具体叙事媒介的专题研究,如戏剧叙事学、电影叙事学和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的绘本叙事学、数字叙事及相关社交媒体的叙事研究,也已经构成跨媒介叙事研究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冠以特定媒介名称的叙事学著作,如《漫画与叙述》《电影叙事学》等将叙事学工具用于特定媒介研究的作品大量涌现,体现了相关研究的生命力和旺盛发展势头。

然而,跨媒介叙事学在将经典叙事理论运用于跨媒介叙事作品的阐释和分析实践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不但涉及对“叙事”概念的重新定义这一重大挑战,也需要对经典叙事理论“故事”与“话语”、“展现”与“讲述”等一系列基本两分结构进行全新审视,对“聚焦”“声音”“叙事分层”等核心术语在跨媒介叙事具体实践中的适用性进行检验;不同叙事媒介之间的差异性,也增加了跨媒介叙事学在整体理论建构方面的难度。我们这一项目组之所以选择翻译介绍格里沙科娃和瑞安所主编的这本《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正是希望将这一极富生命力的研究走向介绍给更为广大的中国读者及叙事与媒介文化研究者,推动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其在中国文本和中国叙事研究中的运用。

本译著不但涉及戏剧叙事、绘本叙事、电影电视叙事等相对确定的研究领域,还涉及网络时代的全新叙事形式,如联机游戏、网络讨论室、电视广告等强调互动和交流的叙事形式,能够相对全面地介绍西方跨媒介叙事实践发展的当前现状。这一论文集包括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章,所涉及的具体文本十分丰富,其中很多是中国观众并不熟悉的叙事作品,正是这点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翻译团队由一群年富力强、多年来致力于叙事理论和相关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构成,他们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等知名学府和研究单位。在翻译过程中,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谨慎对待相关术语,在涉及具体文本案例时也细查详考地确定译名,相信他们的辛勤工作能够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国跨媒介理论和批评实践的发展。本书的具体分工是:段枫(复旦大学)负责本书第三、九、十、十一章的具体翻译和全书审阅工作,陈星博士(南京大学)负责第一、二章,惠海峰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负责第四(与张园园合作)、十四章,许娅博士(北京大学)负责第六、七章,李荣睿博士(国际关系学院)负责第五、八章,陈俊松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第十二(与张雅君合作)、十三章(与孙茜合作)的翻译工作。在此也谨向相关译者、审阅者和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

段枫
2022年10月

目录

【目录】

译丛总序

译者序

编者序

第一章 虚构、认知与非语言媒介  玛丽-劳勒·瑞安

第二章 叙事性和段位性,或天沟里的诗歌  布莱恩·麦克黑尔

第三章  通俗的形而上学家——威廉·S.巴勒斯、阿兰·摩尔、阿特·斯皮格曼和书籍媒介  威廉·库斯金

第四章 前情提要:黄金档电视剧与记忆机制  贾森·米特尔

第五章  叙事中的妄想症风格:“9·11”之后故事讲述的焦虑 保罗·科布利

第六章交互式电影:多主人公电影和关系论  塞缪尔·本·伊斯雷尔

第七章 都在说话!都在歌唱!都在跳舞!绪论:论歌舞片和叙事 佩尔·克罗·汉森

第八章 摄影叙事、序列摄影、摄影小说  让·贝滕斯  米克·布莱恩

第九章 艺术的失败:《让我们现在赞美名人》中的言语和视觉再现问题  马尔库·莱赫蒂迈基

第十章  交互性和互动:在线社区中的文本和谈话  露丝·佩奇

第十一章  闸释游戏和热爱写作的战神  戴维·齐科里科

第十二章  为媒介做广告:论一家公共电视频道多媒介推广活动中的叙事世界   艾尔莎·西蒙斯·卢卡斯·弗雷塔斯

第十三章《叶之屋》中的叙事世界与多模态人物:“——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话语;仅此建议”   艾莉森·吉本斯

第十四章 媒介间元再现 玛丽娜·格里沙科娃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