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汉英翻译教程》由“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2版)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汉英翻译实践》整合而成。它保留了《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2版)的框架与大部分内容,用新例句和评论置换了正文中略显过时的例句,将《新编汉英翻译实践》中大量反映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移植到多样化的练习中,练习类别除了思考题、问答题、讨论题、译文比较、改错、填空与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汉译英,还增添了汉语文本与英语文本的比较和译文赏析,练习安排不仅尽量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还增添了拓展练习,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这一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使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汉英翻译水平,还具备相当的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语言与翻译基本功,还帮助他们奠定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的基础。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我们编写的这部《汉英翻译教程》具备以下特色:
1.将比较系统的中英思维方式对比与汉英语言对比作为学习汉英翻译的基础理论
多年的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实践使我们坚信: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翻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英翻译至少涉及汉语和英语,汉英语言对比理论自然应该成为指导汉英翻译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
我们认为:虽然我们能熟练运用汉语,也接受了较完整的基本语文教育,但大多数人对汉语仍然缺乏“研究”。大学本科专业课程,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几乎一边倒偏向英语,它们深化了我们对英语的理解,提高了我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对我们的汉语能力也有负迁移作用。这是第二语言习得带来的必然后果。而要在短时间内克服负迁移、有效地提高汉英笔译能力,一定得“研究”汉语——我们的母语,要深入了解汉语的特征、它与思维方式的关系,掌握词法、句法与语义之间的关系。“温故”而“知新”。
翻译表面上是语言的转换,实质上是文化的转换,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血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就汉译英而言,它要求译者不仅了解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各层次的异同,还应熟悉中英心理文化——特别是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语
言的异同是思维异同的直接反映。汉英翻译过程中常犯的语言错误,深究其原因往往是译者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生成英语文本,未能在翻译过程中适时地转换思维方式,因此“知非难改”甚至“屡教不改”。
综上所述,编者在第2.2节较详细地对比了中国人和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别及其在语言上的体现,在第2.3节又将汉语和英语在文字、语音、词汇(构词方式、词义涵盖面和词的搭配等)、句法和篇章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而详细的对比,特别是通过新颖生动的译例将汉语和英语的指称衔接、结构衔接和词汇衔接手段逐一进行了对比。这些内容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和相关学科的部分研究成果,理论部分的阐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更重要的是:在编写过程中尊重汉语的事实,尊重汉语语言学家和文化学家的研究成果,将其与英美语言学家和文化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旨在帮助学生深化对汉语的认识,比较系统地了解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及其承载文化的差异。这部分基础知识对学习汉英翻译、对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提高母语的修养和拓宽知识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国外翻译教学的先进理念,在课程的初始阶段清楚说明统摄全书的重要观念是教学的重要策略,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将重要观念内化(internalize the key concepts)。内化观念是授人以渔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建议第1、2章的汉英翻译基础知识不要略过,要认真学习。
2.编排“推陈出新”
本教程仍然将汉英翻译的学习过程按“词→句→句群和段落→篇章”的传统模式编排。编者认为:“陈”代表传统,但传统的思想不一定陈旧,好的传统不仅不应该摈弃,还应该继承和发扬。篇章的确是翻译的理想单位,但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来衡量,学习汉英翻译还是从词开始为好,而且还应将词语翻译置入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中学习,因为词语是人使用语言的社会行为,牢牢地嵌入语境中,受真实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编写第3章“词语的英译”时突出“根据语境辨义”,强调词语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的确定与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息息相关,用译例说明如何根据语言和文化语境确定原文词义和选择译文用词、如何根据语言语境消除歧义、如何识别词语翻译中的“假朋友”等。这是“推新出新”的第一点。
在第4章“句子的英译”中,编者突出“组句”,认为句子是汉英翻译较为理想的单位(详见第1.2节)。由于中国人注重伦理,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注重认知,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汉语和英语的句子概念、句子结构和生成句子的规律均不相同。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中国式的。将汉语句子英译的过程本质上是理解原文作者(绝大多数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将其转换成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再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过程。实现这种转换,即完成“组句”,说来容易做时难。句子翻译的问题不解决,段落与篇章的翻译会困难重重。因此,在这一部分,编者对“组句”的要点及句子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论述与较详细的分析,还将汉语和英语共有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功能再现单列一节加以阐述,以突出语言的功能。这是“推陈出新”的第二点。
第三点则是在第5章编者分析了汉语句群和段落的特征,重点研究了汉英翻译时如何再现原文句群内的衔接和连贯,如何再现段落的功能与意义。句群和段落是句子的延伸,又是篇章的较大组成单位。解决句群和段落翻译中的问题,便能克服以句子为翻译单位可能带来的不足,即忽略句际间的衔接与连贯。培养连贯意识可以有效地为学习篇章翻译排除障碍。
第6章“篇章的英译”涵盖广告、新闻、科技、说明文、歌词与文学等六类常用文本。它们的功能与语体特征各不相同,编者在编写时突出各类文本的主要特征,每节的侧重点和论述角度均不相同。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来是尊重语言事实,二来是想创立研究篇章翻译时不拘一格的自由风气。这可作为“推陈出新”的第四点。
3.强调翻译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翻译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亲历翻译的过程。为此,编者对精心挑选的所有译例都进行了分析与评论。它们融合了与翻译学相关的语言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修辞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等多种理论的基础知识,体现了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对作者/译者思路的揣摸、对译者在译文中再现原文功能与意义的评价。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英翻译的难点、重点与全过程,了解这些译例的优点与不足,学习在翻译中如何转变思维方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翻译的性质与规律,提高汉英翻译的能力。
4.突出实践,练习形式多样化
练习是供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翻译能力的必要手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翻译能力,编者力求使练习形式多样化,除了保留词语翻译、单句翻译、段落翻译、篇章翻译等传统形式,还设计了思考题、讨论题、正误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多种题型以及改译和译文比较。
这种别具一格的练习设计是将中国言说方式与西方言说方式相结合的探索。中国言说方式是孔子言说方式的继承,采用问答式,提供参考译文或“标准”答案;西方言说方式是苏格拉底言说方式的继承,采用讨论式,没有“标准”答案。这种中西言说方式的结合,有利于参与者通过讨论得到启发,在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随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通过网络学习翻译,而翻译软件又可以提供有效的翻译服务,但它们不可能完全取代译者,也不可能替我们完成所有的翻译任务,特别是不可能独立完成表情功能或美感功能突出的文本翻译。倒是“便携翻译官”和大量翻译软件的开放应用,给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下苦功夫亲自做翻译,通过大量翻译实践,学会辨别正误优劣,使自己具备更高的双文化素养和更强的双语服务能力。
练习答案与参考译文均挂在网上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5.附录
为方便学生进行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编者在书后编排了四个附录,即汉英翻译常用工具书与书目、翻译研究词语英译、重要机构名称英译和文化特色词语英译。
以上五点即为本教程的特色。
本教程由陈宏薇和李亚丹主编。陈宏薇规划全书并负责修改定稿,编写第1章的1.2和1.3节、第2章、第6章的6.6节。李亚丹编写第1章的1.1和1.4节、第4章、第6章的6.4和6.5节。谢瑾编写第3章和第6章的6.1和6.2节。陈浪编写第5章、第6章的6.3节以及附录。
本教程主要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翻译教学使用,也可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的辅助教材,还适用于翻译工作者和对翻译感兴趣的英语自学者。
译无涯,学无涯。编写教程也是我们学习翻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为此,我们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赋予编写高端汉英翻译教程的重任!感谢所选译例的作者与译者提供范例!特别感谢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先生们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译艺让我们受益匪浅、景仰万千!感谢使用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2版)的师生和广大翻译爱好者,你们的厚爱与支持激励我们全力以赴完成这部别具一格的新教程!其中若有疏漏不足甚至错误,恳请包涵、批评、指正。
陈宏薇
【目录】
第 1 章 绪 论
1.1 翻译的性质与类型
1.2 汉英翻译的单位
1.3 汉英翻译的标准
1.4 汉英翻译对译者素养的要求
第 2 章 汉英翻译基础知识
2.1 汉英翻译与文化
2.2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2.3 汉英语言对比
第 3 章 词语的英译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3.2 词语英译与语言语境
3.3 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3.4 “假朋友”的识别
3.5 词义空缺与英译策略
3.6 成语与四字格的英译
第 4 章 句子的英译
4.1 主语的确定
4.2 谓语的确定与主谓一致问题
4.3 语序的调整
4.4 否定句的英译
4.5 句子功能的再现
第 5 章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
5.1 句群的特征
5.2 句群内的衔接与连贯
5.3 段落的特征
5.4 段落功能与意义的再现
第 6 章 篇章的英译
6.1 广告文本的英译
6.2 新闻文本的英译
6.3 科技文本的英译
6.4 说明性文本的英译
6.5 歌词文本的英译
6.6 文学文本的英译
练习答案与参考译文
拓展练习答案与参考译文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