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英诗汉译对照系列:英文青春诗集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56207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17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可用积分
可用 0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4、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英诗汉译对照系列:英文青春诗集
书号 :9787544656207
版次 :1
作者 :黄杲炘
开本 :X16
页面 :344
装帧 :平装
语种 :英语
字数 :430

介绍

【译者简介】


黄杲炘,1982年出版《柔巴依集》,首创英诗汉译迄今最严格的译诗要求。译有《华兹华斯抒情诗选》《丁尼生诗选》《坎特伯雷故事》《英国叙事诗四篇》(含蒲柏、司各特、丁尼生、王尔德作品),《英国名诗选》《美国名诗选》《英文滑稽诗300首》、杜拉克《谐趣诗A到Z》、林顿《宝宝的伊索》、利尔《胡调集》等英汉对照诗集27种,及《鲁滨孙历险记》《殷红的花朵》《伊索寓言500则》《伊索寓言诗365首》《拉封丹寓言全集》(1~6卷)等。


数十篇译诗论文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中国翻译》《外国语》《东方翻译》《诗网络》等报刊,收入文集《英语诗汉译研究》《译诗的演进》《译路漫漫》。专著《英诗汉译学》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坎特伯雷故事》以最高票获第四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


【前言】


谈译诗的可能性


很多名人说过诗不可译,但是诗却是必须译的,因为诗歌中有着各种民族文化和各种语言文字的精华,而世界上民族和语言很多,不可能都去读原作。所以尽管有‘诗不可译”之说,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译诗仍源源而出,而且出得似乎比创作诗还热闹些。因此问题倒在于:如何让译诗更准确一些,更好一些。


我们的现代译诗早先是以传统的文言诗形式去译外国诗内容,而外国诗的语言与日常用语的差别远小于我们文言与白话的差别,所以这样的译诗很难准确反映原作的内容与形式。


上世纪初白话诗兴起,称为新诗。有了这样的创作,译诗也随即用白话。由于在反映原作内容上这样做可比较准确,很快被大家接受,而不久之后便对准确反映原作内容有了把握,于是开始注意到经典的外国诗大多有格律,而格律本就是诗的重要元素,既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又有文字所无的信息,译诗中应当反映。


我国的传统文言诗格律严谨,新诗冲破了长期的格律传统,一泻而出,尽情享受自由。但诗歌毕竟不同于其他文体,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唯有诗才有格律,格律是诗的文体特征,再说,我国有悠久的格律传统。因此有些诗人致力于为新诗建立格律。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韵式,这问题不大;二是确定诗的建行单位,有的以字为单位,有的以由字构成的‘音组”或‘顿”为单位。新诗中有了这样的实践,随即就用在了译诗中。于是有的译诗让诗行字数与原作诗行的音节数相等或相应,这种‘限定字数译法”的代表是朱湘、梁宗岱;有的译诗让诗行的音组数或顿数与原作行的音步数相当,这种‘以顿代步”译法的代表是孙大雨、卞之琳、屠岸。


新诗中也有顿数和字数兼顾的,如闻一多的《死水》,其第一节是: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春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妨|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这里每行都是四顿九字。有了这样的创作,也就有这样的翻译,例如闻一多1928年发表的译诗《幽舍的麋鹿》,原作是哈代的The Fallow Deer at the Lonely House:


One without looks in tonight

Through the curtain-chink

From the sheet of glistening white;

One without looks in tonight

As we sit and think

By the fender-brink.


We do not discern those eyes

Watching in the snow;

Lit by lamps of rosy dyes

We do not discern those eyes

Wondering, aglow,

Fourfooted, tiptoe.


今晚有人从外边望进来,

从窗帘缝里直望;

窗外亮晶晶的满地发白,

今晚有人从窗外望进来,

我们只坐着想,

靠近那火炉旁。


我们看不见那一只眼睛,

在窗外的雪地上;

桃色的灯光辉映着我们,

我们看不见那一只眼睛,

直发楞,闪着光,

四只脚,跂着望。


对照一下可看出,这译诗准确反映了原作内容与格律形式 (或许在一些枝节上有见仁见智之处,但可在这样的格律框架内调整)。我觉得,一首诗能译成这样,是相当成功的,说明诗是可以译的,问题看你怎么译。当然,这也得益于汉语汉字在译诗中的潜力,而闻一多早在近百年前就通过实践一步步发现了这种潜力。


这里我想到另一个例子,就是英国女诗人Christina Rossetti的小诗I’ll Try。下面是该诗原作和拙译《我来试试》:


The little boy who says ‘I’ll try’

Will climb to the hill-top.

The little boy who says ‘I can’t ’

Will at the bottom stop.

‘I’ll try’ does great things every day,

‘I can’t’ gets nothing done;

Be sure then that you say ‘I’ll try’

And let ‘I can’t’ alone.


有个小男孩说‘我来试试”,

结果他攀到了山顶;

有个小男孩却说‘我不行”,

结果在山脚下站停。

‘我来试试”每一天成大事,

‘我不行”却一事无成;

你千万应该说‘我来试试”,

可得要远离‘我不行”。


当然,‘我来试试”不一定就攀到山顶,也可能只爬到半山腰,甚至半山腰也不到,但无论如何总比老呆在山脚下好吧(甚至还说说风凉话)?而如果再来一个‘我来试试”的接着干,那就可能爬到山顶。


从上面例子可看到,英语诗和现代汉语诗在表达同样意思时,所需语言材料的总量差不多,或者说,所需要的话语长度可以差不多,而由于汉语灵活,韵部较宽,词汇丰富,所以有较多机会按原作的韵式押韵,也有可能让诗行长度与原作相应诗行的长度相当。例如对上面哈代的这首诗,本书中有着用词几乎全然不同的译文《孤寂屋子外的扁角鹿》。这至少说明,在与原作相应的格律框架内,译者在准确反映原作内容上仍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当然还可能译得更精确更传神,值得‘试试”。


所以我认为,不要完全否定译诗的可能性,问题倒在于我们的译诗是否已尽了力,是否还可以改进。再说,语言是在发展的,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有些原来很难翻译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后来变得有可能表达。例如美国女诗人Gwendolyn Brooks有首著名短诗的标题是We Real Cool,我本来觉得这个cool很难解决,特别是用一个单音词解决,但现在我们有了意思上完全可对应的‘酷”,而且用在这诗中正好。


总之我觉得,既然在翻译,就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作,能准确反映最好,不能准确反映,也应当设法反映,多想想或许会找到通融的办法。


余光中先生在《与王尔德拔河记——<不可儿戏>译后》中说过一句俏皮话:‘双声与双关,是译者的一双绝望”,他的例子是拜伦《哀希腊》诗中的the hero’s harp, the lover’s lute,认为‘胡适译为‘英雄瑟与与美人琴’,音调很畅,但不能保留双声”。事实上,如果能略作通融,似可译为‘豪杰的号角,情人的琴弦”,而且以译文的四顿应原作的四音步。只是h和l的‘头韵”在英文中一目了然,而汉语‘豪杰的号角”中尽管是‘双料”的双声,‘看”却是‘看”不出来的。


再说‘双关”。菲茨杰拉德的《柔巴依集》(第四版)第20首如下:


And this reviving Herb whose tender Green

Fledges the River-Lip on which we lean—

Ah, lean upon it lightly! for who knows

From what once lovely Lip it springs unseen!


芳草苏醒,毛羽般的新翠鲜绿

满江滣;在这里我们靠下身躯——

轻轻靠着吧!谁知道从前该是

多美的绛唇才把这暗中化育!


这诗中的Lip一词两用,有点像双关。为反映这点,我想到了‘江滣”和‘绛唇”两个词。这倒是有人看到了,被认为是‘对诗歌形式的追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但这是追求‘诗歌形式”吗?什么叫诗歌形式?译River-Lip和Lip两个词同诗歌形式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只是‘我来试试”双关之类的难题,难道应当不试试就放弃?评论者有好解决办法吗?既然没有,为什么试试?不愿试倒也罢了,居然说是‘对诗歌形式的追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有这样‘吹毛求疵”的吗?看来,也许由某些人士来试试,就不是‘吹毛求疵”,是‘探索精神”了。


本文开头就说,很多名人说过诗不可译,其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恐怕要算两位外国诗人的名言。因为钱钟书先生在《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中说到:关于译诗问题,近代两位诗人讲得最干脆。弗罗斯脱(Robert Frost)给诗下了定义:诗就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摩尔根斯特恩(Christian Morgenstern)认为诗歌翻译‘只分坏和次坏的两种”(Es gibt nur schlechte Uebersetzungen und weniger schlechte),也就是说,不是更坏的,就是坏的。一个译本以诗而论,也许不失为好‘诗”,但作为原诗的复制,它终不免是坏‘译”。


作为译者,我觉得事情未必像他们说的那样绝对,后来发现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有可译的例子,译出后写了《诗,未必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兼谈汉语在译诗中的潜力》和《诗歌翻译是否‘只分坏和次坏的两种”——兼谈汉字在译诗中的潜力》,分别发表在《外国语》1995年4月和《现代外语》1997年1月,以我对他们本人诗作的译文为例,说明他们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


后来我发现,钱钟书先生《围城》第七章中讲到戴眼镜的范小姐时,引用的‘美国人名言”是如下对句:


Men never make passes

At girls wearing glasses.


但钱先生在注释中未译成对句,而译为‘男人不向戴眼镜的女人调情”。同样,《槐聚诗存》中谈到‘英译波斯醹醅雅(Rubáiyát)颂酒之名篇”第12首时,也译成散文:‘坐树荫下、得少面包、酒一瓯、诗一卷、有美一人如卿者为侣(and thou)、虽旷野乎、可作天堂观”。

起先我觉得奇怪:钱先生可说是最理想的译者,译这样的诗,特别是译上面‘美国人名言”那样的对句,应当易如反掌,为什么译成了散文?后来想到钱先生对译诗的看法,或许这就是他以散文译对句的原因。但我们可以试试如下:


姑娘一戴眼镜,

男人不来调情。


我想知道,这样的译文是坏还是次坏,或者是更坏? 坏在哪里?知道了就可修改,一时改不好,可慢慢改,这至少可为译诗增添些许经验。毕竟译者只能译他在原作中看到和意会到的东西,意会不到的自然译不出。但如果向译者指明不足之处,可促使其考虑,深挖汉语潜力和自己潜力,译诗就有可能更准确反映原作,甚至‘逼真”。事实上,一百多年来的英诗汉译,正是在实践中这样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当然我更想知道读者对这样的译法是否认可,如果认为这样译对得起原作,那么本书和本系列都可说是按同样要求译出的。这里我想起弗罗斯特的一句话:‘与其打网球而不用球网,我宁可写自由诗(I’d as soon write free verse as play tennis with no net),”也想鹦鹉学舌说一句:与其译格律诗而不反映格律,我宁可译自由诗。


黄杲炘

2017年10月

目录

怀亚特 (1503—1542):“若有谁要把漂亮话寻找”

格林 (1558—1592):乔叟写照

莎士比亚 (1564—1616):“在这绿林中的树下”

  “我同蜜蜂一起吮花蜜”

  他自己选中的墓铭

T.  纳什 (1567—1601):春

坎皮恩 (1567—1620):熟啦,樱桃!

琼森 (1573—1637):论密探

“总是要修饰,总是要打扮”

科贝特 (1582—1635):致儿子文森特·科贝特

赫里克 (1591—1674):诗人

  梦

戴夫南特 (1606—1668):赞美与祈祷

沃勒 (1606—1687):在一位女士画像下

德莱顿 (1631—1700):题弥尔顿

威尔莫特(1647—1680):平易待人却垮台

西勃 (1671—1757):盲童

蒲柏(1688—1744):致布朗特小姐,谈她在

加冕典礼后离开伦敦

莫当特 (1730—1809:号角

库珀 (1731—1800):夜莺和萤火虫

比克斯塔夫(1733—1808?):“从前我日子过得真欢快”

谢里丹 (1751—1816):为她们一个个干杯

布莱克 (1757—1827):箴言诗

  剑和镰刀

  我的艳蔷薇

扫烟囱的儿童

一棵毒树

彭斯(1759—1796):我的心在高地

华兹华斯 (1770—1850):“这些好山谷保全了多少树”

  “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

  徒步远足

写于三月

题一女孩纪念册

  “一弯新月和爱神那颗星”

  “若充满苦乐的伟大世界”

  “高高在上的夜女王多么美丽”

多萝西·华兹华斯 (1771—1855):农妇对幼儿说的话

S. T. 柯尔律治 (1772—1834):伤感的故事

  “我只要有两个小小翅膀”

日落

骚塞(1774—1843):印奇克普礁

兰多 (1775—1864):艾安茜

  “我记得你当时满脸笑意”

达文波特 (1775—1846):一位诗人的希望

T. 穆尔 (1779—1852):“我们的船顶着风缓缓地”

  加拿大船歌

亨特 (1784—1859):阿布·本·艾顿姆

坎宁安 (1784—1842):“湿淋淋的帆索,滚滚的海”

皮科克 (1785—1866):悼爱女

拜伦 (1788—1824):致托马斯·穆尔

“我们就不再去游荡”

“在祖国倘没有可争取的自由”

雪莱 (1792—1822):夏天与冬日

济慈(1795—1821):活生生的手

歌:我有只野鸽

有关我自己的歌

卡莱尔 (1795—1881):今天

达利(1795—1846):知更鸟的十字架

胡德 (1799—1845):过去和现在

玛丽·豪伊特 (1799—1888):经验之歌

霍恩 (1802—1884):耕作

爱默生 (1803—1882):朋友与仇敌

信件

总见到你眼睛闪烁

寓言

朗费罗 (1807—1882):金色夕阳

一条条船在夜里驶过

丁尼生 (1809—1892):鹰

歌:猫头鹰

橡树

  歌鸫

  花

布鲁尔 (1810—1897):小小的东西

梭罗 (1817—1862):渔家儿

克拉夫 (1819—1861):

“这船要去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琼斯 (1819—1869):邦尼伐

金斯利 (1819—1875):一个可爱的小玩偶

年轻和年老

帕特莫尔(1823—1896):玩具

傍晚即景

阿林厄姆 (1824—1889):“四只鸭子池上游”

麦克唐纳 (1824—1905):风与月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1830—1894):飞吧,飞走吧

“月亮累了吗”

  “小船航行在江河”

五月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据说一个词”

  “春天里一点小小的疯狂”

  “若能让一颗心不再伤心”

  “没任何舰船能像一本书”  <名诗 >中已有

  秋

  “鸟儿沿小径走过来”

汤姆森(1834—1882):我们奔驰向前

米勒(1837—1913):哥伦布

哈代(1840—1928):生活欢笑着向前进

孤寂屋子外的扁角鹿

布里吉斯(1844—1930):1885年4月

艾丽丝·梅内尔(1847—1922):谐音钟

亨利(1849—1903):一盆玫瑰花

兰布里奇 (1849—1923):悲观者与乐观者

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1850—1919):命运之风

犯错误

斯蒂文森(1850—1894):在海边

  “我是个脸色萎黄的驼背”

  夏日上床

  少年的夜思

  风

  炉火中的图景

范戴克(1852—1933):一张朋友的脸

“倘天空总都是阳光”

王尔德(1854—1900):浑黄交响曲

沃森(1858—1935):歌

豪斯曼(1859—1936):

“当我第一次去到集市上”

加兰(1860—1940):山岳是一种孤独的人物

  “你怕不怕风的威力”

舍曼 (1860—1916):一个愿望

雏菊

凯瑟琳·泰南 (1861—1931):离别语

波琳 · 约翰逊 (1861—1913):拉撬的狗群

剥苞谷皮的老妇

再见

他说,继续战斗

班斯(1862—1922):小精怪

D. C. 斯科特(1862—1947):歌

叶芝(1865—1939):一件外套

致风中起舞的孩子

他想要空中的锦绣

比尼恩(1869—1943):美

吉利兰(1869—1954):妈妈念书给我听

辛格 (1871—1909):冬天

戴维斯(1871—1940):钱

绿帐篷

霍奇森(1871—1962):愚蠢街

  吉卜赛姑娘

德拉梅尔(1873—1956):夏日傍晚

瑟维斯(1874—1958):我的圣母像

上帝遗忘之地

萨拉·克莱格霍恩 (1876—1959):“高尔夫球场离工厂很近”

若丝·法伊尔曼 (1877—1957):泉水

马洛赫 (1877—1938):要在你同类中最行

E. 托马斯(1878—1917):廉价的玩具哨子

梅斯菲尔德 (1878—1967):古今船货

老歌新唱

  黄金之城圣马利

吉布森 (1878—1962):视觉

  冰淇淋

H, 门罗 (1879—1932):屋旁的夜莺

V. 林赛 (1879—1931):小阳春的一天

埃莉诺·法杰恩 (1881—1965):“夜,终究要逝去”

科拉姆 (1881—1972):摇篮歌

F. P. 亚当斯 (1881—1960):那两个男孩

普拉特(1882—1964):四季不来到这里

斯蒂芬斯 (1882—1950):机关

  对手

沃尔特(1883—1918):我的信条

安娜·威克姆 (1884—1947):武器

萨拉·蒂斯代尔 (1884—1933):流星

  硬币

火车里

点金术

“像大麦弯着腰”

玛格丽特·维特默(1884—978):守望者

蒂皮特 (1885—1958):“锯子的歌”

H. 沃尔夫(1885—1940):灰松鼠

A. J. 杨格(1885—1972):过劳的马

美和爱

劳伦斯 (1885—1930):一朵白花

  我意识到

樱桃贼

弗朗西丝·康福德 (1886—1960):乡间卧室

  浪费的一天

艾斯拉·帕斯卡尔·理查森(1886—1971):婴儿鞋

萨雷特 (1888—1954):致飞在囮子上空的野鹅

四只小狐狸

爱德娜·圣文森特·米莱 (1892—1950):梨树

  小山上的下午

  “我母亲的勇气随她而去”

  出走

科芬 (1892—1955):点亮的是眼睛

  秘藏的心

O. 席特维尔 (1892—1969):失明的摊贩

蕾切尔·莱曼·菲尔德 (1894—1942):摩天楼

格雷夫斯 (1895—1985):蛙和金球

温特斯 (1900—1968):写给我幼小的女儿

鲁丝·卡钦 (1902—1968):初雪

休斯 (1902—1967):安静的女孩

自由这样的词语

卡伦 (1903—1946):一位死去的棕皮肤姑娘

  小事一桩

伯尼(1904—1995):你具有的细致灵敏

艾琳·费希尔 (1906—2002) : 蝴蝶的翅膀

贝杰曼 (1906—1984):无效的定心丸

里夫斯 (1909—1978):慢慢地

伊丽莎白·毕晓普 (1911—1979):礼数

梅·斯温森 (1913—1989):在高速干道上南行

斯塔福德(1914—1993):可能是真实的故事

兰德尔 (1914—2000):伯明翰歌谣

格温德琳·布鲁克斯(1917—2000)迈克尔害怕雷暴雨

W. J. 史密斯 (1918—    ):狮子

威尔伯 (1921—    ):寓言

窗前的男孩

拉金 (1922—1985):给小家伙们买个回去

迈拉·科恩·利文斯顿(1926—1996):海螺壳

艾米莉·M. 希尔萨贝克(?):问题

A. H. 劳伦斯 (?):“做一名护士”

佚名作者:“许下的诺言”

为八个月的婴孩而作

儿歌:“小猫咪,小猫咪”

有魔力的词

一帮要饭的来镇上

要当心

大自然写照

天文学

一次就做一件事

一点又一点

我母亲的手


后记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