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核心教材”根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编写,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内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度身打造。
《汉英科技翻译教程》阐释了汉译英相关的翻译理论知识、汉英语言对比知识,并从词语、句式、语篇和文本类型的维度讲授了汉英翻译基本技能,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可采取的对策。教材理论充实,简明扼要,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译例丰富,很多取材于科技范畴,同时又兼顾经典、文学范畴,并包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部分译例;练习经过精心设计,包括思考讨论、译例比较分析、翻译实践等,与章节内容结合紧密。
【总序】
术业专攻,各显其能,基础从未改变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主体万变不离其宗
欣闻“理工院校英语专业核心教材”即将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们不仅欢呼雀跃,庆幸多年所愿终于实现,全国七百多所理工院校的英语专业首次拥有了套自己专用的主体教材,真是可喜可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谢宇副总编热情邀笔者作序,笔者作为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组负责人之一(2002-2007副组长、2008-2012组长、2013-2018组长)欣然从命。
我曾多次参与教材的编写会议,深知这套教材经过了各位主编和编者一次次精心的打磨,才走到了出版面世这一步,也深知,正是编者和出版社双方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这套教材的鲜明特色。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核心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根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编写。教材包含《综合教程》(1-4册),《阅读教程》(1-2册为通用阅读教材,第3册分多本,为专题英语阅读教材),《写作教程》(1-2册为基础写作教材,第3册为学术写作教材),以及《英汉科技翻译教程》《汉英科技翻译教程》。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理工专业素养,成长为新时代中国需要的高级复合型外语人才。
教材特点鲜明:
一、充分吸取了我国在英语专业教学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学习、借鉴了国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我国的教学实际加以改造。
二、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需要以及社会和时代要求,广泛选材,兼顾国内国际历史和现代、人文和理工,同时注重选择利于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题材并结合教材主题,围绕课程思政设计相关内容。
三、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材有助于学生进行语言操练、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组织好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指导下学生创造性地主动学习。
四、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教材的出版形式。数字化教学手段和资源的利用,进一步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
我本人在英语专业的学习、教学、研究、管理中,经历、跨越了师范、综合、外语、理工四大类院校,时间长度为43年,因此对英语专业的学习内容有深切的体会与了解。
我深深地认识到,各单位、各时期,无论如何变化,英语专业作为本体存在,科阶段的基本主干课程是不会变化的,这些课程是:精读、泛读、写作、翻译。当然,由于各个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具体课程名称会有变化,例如,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本科的“精读”课,现在的名称是“阅读与思辨”,泛读课现在的名称是“主题阅读”。类似的变化各个学校都有,但核心还是上述四种课程,这也正是这套教材所选择出版的四种教材类型。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出台后,在“立足共性,彰显特色”“分类卓越”等原则指导下,各校异彩纷呈,尽显时代面貌,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代更比一代强。这正是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不断发展的希望。如果只从教材建设角度着眼,纵观历史,仔细想来,似可回到我们的题目:术业专攻,各显其能,基础从未改变—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主体万变不离其宗。衷心祝愿大家在使用本套教材的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清华大学 刘世生
2020年3月
【前言】
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而翻译能力是上述能力的重要组成与体现。现在流传于世面的翻译教材不在少数,但是专门针对高校理工科专业翻译教学的汉译英教材却十分缺失,这与我国理工科美型高校在全国所有类型高校中占有的比例很不协调(在我国10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中,理工类高校大约有700余所),也与我国各类高校中理工类专业学生人数远远高于非理工类专业人数的实际不相称。鉴于此,编写面向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汉英科技翻译教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翻译涉及中外语言和思维的转换,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英汉语言差异及其背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异同的认知与感悟,因此,翻译教材的编写不能自设藩篱,画地为牢,限于翻译概念的阐释,翻译方法、技巧的讲授,必须探寻翻译所涉语言之间的对比,语言背后思维方式、审美图式的挖掘,并以此出发,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和章节,旨在锻炼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汉语言对比能力以及语言转换能力,让教材真正能够为学习者所用。
根本上,翻译能力是从实践获得的,但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面对有限的教学学时,要提高学习成效,就必须适度讲授一些旨在“知其所以然”的理论知识,以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从而事半功倍,所以教材中要有一定的篇幅就与翻译能力培养相关的语言理论、翻译理论等加以阐释,但不同于学术专著,教材的语言表述要通俗晓畅,要密切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而非从理论到理论,流于空谈。
名曰科技翻译,因此,案例选择就要对接科技,但又不能完全限制于此典性、文学性等角度,适当吸纳一些经典、趣味和示范性译例,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审美度。
与此同时,在阐述汉译英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时,本教材选用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里的一些译例,以发挥我国外语翻译教学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秉持以上之理念,本教材结构与内容为:第一章翻译概述,旨在交代与翻译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或术语,普及相关知识;第二章汉英语言对比,事实上是从语言本身和语言使用者的角度,分别对汉语、英语在语言层面(重点是语法层面)的特征和汉民族与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进行描写和阐述,一方面帮助学生知其然,但更主要的考虑是为后面教材主体部分——从词语到句子再到语篇层面的翻译实践——提供诸如翻译对策、翻译方法等借鉴和指导;第三章到第六章,作为教材的主体,分别从词语、句式、语篇和语篇类型的维度讨论科技汉译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可采取的对策。
本教材特别注意理论阐释与实践对接,在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和探讨中,教材紧密结合大量生动、具体的译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同时在每一章节后都精心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供学习者揣摩和锻炼,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堪为翻译教学量身定做。
然而,由于水平有限,上述理念不一定完全正确,框架结构也未必合理,有待于今后修正完善。
司显柱
2020年3月
【目录】
第一章 翻译概述
第一节 翻译定义
第二节 翻译标准
第三节 翻译过程
第四节 翻译单位
第五节 翻译策略、方法、技巧
第六节 可译性问题
第二章 汉英语言与思维方式对比
第一节 汉英词汇对比
第二节 汉英句型与结构对比
第三节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
第三章 词语翻译
第一节 词义辨析与词语选择
第二节 词性转译与其他转换
第三节 词语的省译与增译
第四节 成语与谚语翻译
第五节 其他汉语文化特有词语翻
第六节 缩路语及网络新词翻译
第四章 句子翻译
第一节 无主句翻译
第二节 存现句翻译
第三节 长句翻译
第五章 语篇翻译
第一节 汉英语篇对比
第二节 语篇结构重构
第六章 文本类型与科技翻译
第一节 文本类型翻译理论
第二节 汉语科技文本的特点
第三节 科技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