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文学翻译教程(第二版)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71194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103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可用积分
可用 0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4、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文学翻译教程(第二版)
书号 :9787544671194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2-08-01
作者 :张保红, 编著
开本 :16

介绍


【简介】


《文学翻译》(第二版)是针对我国高校翻译本科专业高年级开设 的文学翻译课程编写的。 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翻译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介 绍、翻译实例理解、表达与修订过程的分析与讲评以及翻译实践的训 练,帮助学习者较为深入地认识文学翻译活动,较为充分地理解和掌握 文学翻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切实提高他们理解过程中的文学鉴 赏水平与表达过程中的艺术再现能力,为他们能够独立从事文学翻译工 作,并进行文学翻译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言】


《文学翻译》(第二版)是针对我国高校翻译本科专业高年级开设 的文学翻译课程编写的。 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翻译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介 绍、翻译实例理解、表达与修订过程的分析与讲评以及翻译实践的训 练,帮助学习者较为深入地认识文学翻译活动,较为充分地理解和掌握 文学翻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切实提高他们理解过程中的文学鉴 赏水平与表达过程中的艺术再现能力,为他们能够独立从事文学翻译工 作,并进行文学翻译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的撰写基于以下三点教学考虑。


第一,针对性。 针对翻译专业翻译课教学有别于传统英语专业翻 译课教学的特点,本教材重点对文学翻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文学翻译 实践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剖析与阐发。 在全书布局 上,遵循从一般性、基础性到具体性、专业性的编写思路。 先总体介 绍文学翻译所关涉到的基本环节,后从散文、诗歌、小说与戏剧等文学 体裁入手的逐层分解。 前者倾向于一般性、基础性的讲解,后者注重 具体性、专业性的延展与深化。 在内容安排上,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先扼要介绍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后细致演绎理论指导下原 文理解与译文表达、修订过程。 在选材及其使用上,注重各类体裁篇 章的艺术整体性,表达内容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独立的文学篇章或完整的情景片段为翻译教学单位,结合相关翻译理论与文本构成特点,通过整体与局部、文内与文外互相映照的途径来研究与讲 授文学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及其美学效果,在翻译过程中演绎着以 “点”带“面”逐层推进,以“面”看“点”宏观审视的艺术整体性 特点。


第二,分析性。 分析性旨在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增强 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翻译过程 与结果“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认知水平。 教材中的分析性主 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所提到的相关翻译概念与观点均进行 了提纲挈领式的内涵分析与解说;二是对各章中翻译实例原文的主要审 美特征或文体特点进行了由文学话语层至文学形象层至文学意蕴层的逐 层推进、彼此互照式的审美鉴赏分析;三是对各章中的讲评译文进行了 翻译方法与技巧运用的审美分析与总结;四是对各章翻译练习做了翻译 中如何再现原文审美艺术特点的简要分析。 细致的分析为翻译实践及 其研究提供着依据、指引着方向。


第三,可操作性。 全书以“狭义的文学”内涵为基点,先是有关 文学翻译的总述,后是散文、诗歌、小说与戏剧等翻译研究的逐一分 解,结构上简明、紧凑,内容编排上先是理论要点归纳,后是实践演 绎,易于整体教学安排与具体教学操作。 基于“文学语言的审美特 性”与“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的认识,教材一以贯之地对不同文学体 裁篇章的翻译理解过程与表达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探讨,便于 仿效、借鉴。 具体来说,就每一章中理论部分的学习,教师课堂上可 结合具体实例对相关概念与观点进行演绎、阐述,学生课前可根据课程 学习进度分别阅读不同文学体裁的英汉经典作品,体会与理解不同文学 体裁的基本特征、语言特点、文体分析原则或方法、翻译原则以及翻译 评论方法与思路。 就教材中“翻译实践及讲评”与“翻译练习”部分 的处理,课堂上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学生参与体会、分析、讨 论、对比与总结。 尤其是就“翻译练习”部分的处理,学生可参照 “翻译实践及讲评”部分的研析方式进行翻译实践与研究的总结。


本教材是按一学期的教学工作量来编写的。 全书共五章,可分两大部分,即第一章为第一大部分,第二章至第五章为第二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可在 4 个学时内分两次实施教学;第二大部分中的各章可分别在8个学时内分四次实施教学。 各章基本理论知识与英汉互译实例讲评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课后练习讲评占三分之一。 两大部分总学时数合计 36 学时。


每次教学分课前预习、课中讲解与课后练习三部分。


就第一大部分而言,课前预习该章各节,了解各节基本内容;课中结合具体实例重点讲解第三至七或八节;课后复习各节内容并掌握各节基本要点。


第二大部分中每章有七或八小节,课前预习各章前两个小节,并结合各章第六、七或八节中的相关材料,具体理解与领会不同文学体裁文本的基本特征及语言特点;课中讲解重点围绕各章第三至六或七节展开,内容包括从各章第六节(第三章为第七节)中选择 3—4 篇例文进行讲授与讨论,并借鉴其中所使用的方法与步骤讲评学生课后作业或学生自我讲评;课后练习要求完成各章第七节(第三章为第八节)中 4—5 篇文章的翻译,并借鉴各章第六节(第三章为第七节)写出译者原文审美鉴赏过程和自我译文审美再现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建议将课后翻译练习及其研究与总结作为评价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尺。


本教材系笔者长期教授《文学翻译》课程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修订与提升的成果。 本教材于 2011 年首次出版,2014 年入选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教材建设项目,2016 年获结项优秀等级。本教材自出版以来,一直用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文学翻译课堂教学,也为国内不少高校选用作为文学翻译课程教学的参考教材,截至目前已重印了 14 次。 这次借修订的机会,对本教材做了再审读与完善,增加了近年来教学实践过程中同行与同学比较关切的一些内容,比如,增加了文本结构论的选用,不同文学体裁的文体分析原则与内涵及其翻译评论书写的方法与思路等内容,也增加了若干便于讲授与实践 的经典篇章,完善了翻译练习部分的译前提示与译后点评。 整体来看,修订版在逻辑上更为自洽,图解了文学翻译从理解到表达到评论的 方法与过程。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若干前人的研究与翻译成果,他们 的文献材料在书中均已注明出处,在此一并向相关的前辈学者、译者与 同行深表谢意!本书得以再一次修订出版,要特别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衷心感谢王冬梅编审对本书修订版提出的建设性 指导意见!也衷心感谢责编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劳与努力! 限于个人水平与见识,书中难免有错讹与疏漏,祈望得到广大读 者、专家的批评指正。


编者 张保红


【序】


2006 年初,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公布 2005 年度教育部备案 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翻译”专业(专业代 码:0502555,作为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获得批准:复旦大 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自 2006 年开始招收 “翻译专业”本科生。 这是迄今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的 首个文件,是我国翻译学科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翻译界和翻译 教育界同仁数十年来,勇于探索、注重积累、不懈努力、积极开拓创新 的重大成果。 2007 年、2008 年教育部又先后批准了 10 所院校设置翻 译专业;2007 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了 15 所院校设立翻译专业硕士点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简称 MTI),从而在办学的体 制上、组织形式或行政上为翻译专业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保障, 形成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这必将为我国翻译 学科健康、稳定、快速和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独立的、完整的专业学科 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亦必将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翻译人 才,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增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积极贡献。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简称外教社)作为全国最大最权威的外语出 版基地之一,自建社以来,一直将全心致力于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 展、反映外语教学科研成果、繁荣外语学术研究、注重文化建设、促进 学科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获悉教育部批准三所院校设置本科 翻译专业并从 2006 年起正式招生的信息后,外教社即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思考翻译专业建设 问题与对策、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作为外语专业出版社如何更 好地服务于翻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如何在教材建设方面作出积极的 努力和贡献。


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与专家咨询会等,我们 就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规 格、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 测试与评估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思考、研究,以 期在全面探索翻译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承担起翻译专业教材建设 的任务,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在广泛调研和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外教社邀请了全国 部分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中长期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近 30 名教授和专家,组成了“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编委会”。 编委 会先后召开了数次工作会议,就教材的定位、体系、特点和读者对象等 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尤其是对翻译作为一门课程与一门专业的异同 与特点、翻译专业的定位与任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原则与大 纲、课程结构与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测试与评估、师资要求与培养 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细致的分析;而后,撰写了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大 纲,确定教材的类别,选定教材目录,讨论和审核样稿。 经过两年多 的努力和辛勤工作,终于迎来了“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的出版。


本系列教材由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技能和特殊翻译等数个板块组 成,涉及中外翻译史论、中外翻译理论、英汉—汉英互译、文学翻译、 应用文翻译、科技翻译、英汉对比与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汉语文言 翻译、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语言学与翻译、文化与翻译、作品赏析与 批评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系列教材中还针对翻译专业学生的现 状和未来发展需要,专门设计和编写了汉语读写教程,以丰富和提高翻 译专业学生的汉语知识和应用能力,教材总数近 40 种,可以说比较全 面地覆盖了当前我国高校翻译专业本科所开设的基本课程,可以比较好 地满足和适应教学需要。 本系列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尽可能针对和贴近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 需求与特点,内容深入浅出,反映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编写和编排体例采用国家最新有关标准,力求科学、严谨、规范,满足各门课 程的需要;突出以人为本,既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着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培 养奋发向上、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能 够满足和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翻译专业 人才。


本系列教材编委会的委员和承担各教程的主编们,大多是在我国高 校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 科研成果,都有多年指导翻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经历和经验,在翻译 实践和理论方面有比较深的造诣。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套教材的编写 队伍和水平代表了我国当前翻译教学和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水准。


鉴于本科翻译专业在我国内地是首次设立(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早 已设立本科翻译专业),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 队伍建设、教学评估和管理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有待于在办学 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同样,本系列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中亦不可避免地 存在不足和缺陷,有待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帮助我们不断完 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翻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学科建设及翻译人才 的培养。


庄智象

2008 年 4 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翻译概述


第一节 文学翻译界说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过程


第三节 文学翻译的原则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


第五节 文学文本结构论及选用


第六节 文学译者的素质要求


第七节 文学翻译的意义


第八节 文学翻译练习及思考


第二章 散文翻译


第一节 散文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散文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 散文文体的分析


第四节 散文翻译的原则


第五节 散文翻译的评论


第六节 散文翻译实践及讲评


第七节 散文翻译练习及提示


第三章 诗歌翻译


第一节 诗歌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诗歌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 诗歌文体的分析


第四节 诗歌翻译的原则


第五节 诗歌翻译的方法


第六节 诗歌翻译的评论


第七节 诗歌翻译实践及讲评


第八节 诗歌翻译练习及提示


第四章 小说翻译


第一节 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小说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 小说文体的分析


第四节 小说翻译的原则


第五节 小说翻译的评论


第六节 小说翻译实践及讲评


第七节 小说翻译练习及提示


第五章 戏剧翻译


第一节 戏剧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戏剧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 戏剧文体的分析


第四节 戏剧翻译的原则


第五节 戏剧翻译的评论


第六节 戏剧翻译实践及讲评


第七节 戏剧翻译练习及提示


翻译练习参考译文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学名著名译选读


附录二:全书例文、练习选篇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