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前言】
一、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外语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好外语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为贯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对“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进行了全面修订。本次修订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参考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以实现《指南》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的要求,充分满足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教材贯彻外语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继承了“全新版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材质量等方面的优良传统,在内容、形式、编写模式上不断创新,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全国师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选择。
教材采用折中主义(eclecticism)教学理念,既汲取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输出驱动型教学法等教学理念之长,又继承和发扬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优良传统,有效结合数字化、网络化等新媒体教学手段,实践了符合中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基于主题的从输入(听/读)到输出(说/写)综合训练的教学路子”(A theme-based and comprehensivefrom-input-to-output training approach)。
教材编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助于学生的语言操练、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二、教材特点
作为系列教材主干教程的《综合教程》,其编写及修订体现以下特点:
1.选材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社会现实生活和重大事件。
时代的进步要求教材编写与时俱进,首先是内容与语言,题材应是当下的,语言应是时行的。本教程的选材充分体现“新”的特点,如反映广泛使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智慧生产的大庆油田,以及对智能手机利弊的讨论等文章。
2.注重教材中中国元素的体现。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学习并掌握英语这一当代国际通用语,不仅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还需要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介绍到国外,以增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间的了解。本教程每册均有一个单元专门谈及中国话题,如第一册的Meeting PeopleWho Have Touched China(感动中国人物),第二册的Maker Movement in China(中国的创客运动);每册书的每个单元均有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有关中国的文章,如第一册第1单元的“The Manin Pursuit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梦人”),第三册第3单元的“Joseph Needham and China Firsts”(“李约瑟和‘中国首创’”)等。
本次修订还将每单元Garden of Quotations中的选材部分换成中国古今名人名言,比如宋代范仲淹、革命烈士方志敏、科学家李四光等的名言,以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将跨文化元素融入单元内容。
用外语进行交际,其实质就是跨文化交际,这要求交际者不仅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而且要对该语言使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有所了解。本教程各单元中设置了较丰富的Culture Notes,对课文中出现的有关国家的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作扼要介绍。
4.注重语言基本功的培养。
《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本教程练习设计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出发,针对我国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词汇练习部分着重设立了collocation/usage/phrasal verbs, etc.板块,通过对课文中出现的某些语言现象并结合学生过去所学进行归纳整理,提供词汇搭配或词语用法方面规律性的知识,并配合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对语块、对英语惯用法的感知度,同时学会总结语言的规律性,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英语语言在这方面的内容异常丰富,掌握有关知识对学会地道英语十分关键,故大学英语教学应对此予以重点关注。
本教程的练习形式多样,较多采用互动式的pair work,group discussion、debate等,或采用“任务”方式(taskbased approach),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教程注重课文和练习中的词汇复现率,以提高词汇的学习效果。翻译练习设计有句子和段落翻译,并在该部分增加部分反映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段落,以帮助学生应对全国性的考试。口语活动形式多样,有利于课堂操作。写作除常用文体写作外,还包含学生今后可能用到的部分应用文写作。
5.合理控制难度,满足高校的实际教学需求。
本教程起点词汇量约为2,500词:严格控制单元难度,注重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课文篇幅,各册主课文长度大致分别为600、800、900、1,000词。教材从词汇、选文、练习以及技能训练等方面充分考虑了高校的实际教学的需要。
6.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数字化。
坚持混合式教学理念,加强纸质教材和移动端平台在教学中的融合,推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教、学、测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 教材结构
《综合教程》学生用书结构安排如下:
1. 共四册,每册包含六个单元。
2. 每一单元设一主题,由Overview/Opener导入,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Reading & Interacting
Reading & Comprehending
Integrated Skills Practicing
单元最后还编有Garden of Poems/Quotations,以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功能齐备的WE外语智慧教育平台为教与学提供多方位支撑。WE Learn数字课程与纸质学生用书配合使用,数字课程集在线学习、课堂互动、测试评价于一体,帮助构建学习社区、提供答疑解惑,是学习的好帮手;其中在线测试还可帮助学生为四级考试做准备。WE Teach数字课件十分方便实用,老师使用电脑或移动端就可以投屏教学,进行班级管理,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
《综合教程》(第二版)由李荫华担任总主编,夏国佐、英国专家Anthony J.Ward担任主审。各册主编分别为:季佩英、冯豫(第一册),范烨、陈进(第二册),吴晓真、陈进(第三册),吴晓真、范烨(第四册)。梁正溜、赵建、姚燕瑾参与了第一版编写,王德明参加了本书编写前期的大纲制定、样课修改、课文改写等部分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与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