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前言】
《汉英翻译实践》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翻译,通过大量翻译练习设计帮助学生应用和巩固所学翻译技能,完成翻译知识的建构和内化。教材为学生进一步拓展翻译学习提供了资源,符合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外语专业本科人才素养、知识、能力的要求。既可以作为《汉英翻译教程》的配套教材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也可以独立成册,单独供翻译爱好者练笔。本教材自初版问世以来,已有近百所中国高校使用,深受学习者欢迎。
近年来,翻译人才,尤其是汉译英人才的社会需求有了新的变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当下翻译人才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强调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还提出了提升专业素养的要求。为此,编写组以系统的中西方心理文化和语言文化对比为基础,重新编写翻译实践内容,力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与旧版相比,教材更新了绝大部分的练习材料,练习设计也体现了材料的新颖性和广泛性。教材立足中国社会文化立场,从优秀的汉语作品中精选、优选例句,选材范围涉及最新报刊杂志、公开演讲、科技报告、文学作品、政府工作报告及治国理政文献等资料,大量选取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变化的译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爱国意识。
此外,教材密切关注翻译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最新进展,能反映当代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如采用续译训练方式设计相关练习题目,通过读后续译的协同效应及促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关照近年来英语专业考级试题以及口笔译证书考级试题,并在相关练习题后附上试题的出处,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还充分考虑了译例的审美性和启发性,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译者素养、翻译知识和翻译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教材不仅将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教育等元素融入新鲜且有时代感的翻译材料中,也将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中国视野有机融入了译例分析观点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基于民族文化自觉展开对中国文化材料英语表达的思考。除了讲述词句的翻译,译例分析还加入了大量英汉语言结构、思维方式、修辞文体、谋篇布局和背景等方面的对比及其处理的知识,增加了更多不同文体的译例范文比较和练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特点,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文化观,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教材编写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和“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探究式学习。教材在练习设置上有梯度,练习难度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大多数练习前都有一小段文字,说明该练习学习的要点或难点,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练习设计也注重翻译过程的描写和效果的评价,对于较难的练习教材提供了提示,并为部分参考译文附上简短的评论或说明,强调对翻译过程的再现和分析,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汉译英的重难点,特别是如何进行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的转换。
教材一共设计有二十二节配套练习,材料多样化,练习题数量充足,按照《汉英翻译教程》(下文简称《教程》)的“中英文化和思维对比→词→句→句群和段落→篇章”的模式编排,非常方便学生自学和自主选择练习。练习一对应《教程》第1章实践训练,练习二、三对应《教程》第2章实践训练,练习三至八对应《教程》第3章实践训练,练习九至十三对应《教程》第4章实践训练,练习十四、十五对应《教程》第5章实践训练,练习十六至二十二对应《教程》第6章实践训练。其中,由于《教程》第6章中“歌词文本的英译”一节内容文学性和艺术性较高,仅供学生学习与欣赏,本教材与旧版保持一致,未配备练习。
除传统翻译题外(即给出源文①,写出译文),教材还精心设计了思考题、讨论题、译文比较、译文改错、译文填空、文本翻译赏析、续译练习、网络搜索题等,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挑选,也便于学生根据需求自主练习。书中引用的译例来源可靠,绝大多数译例都注明了出处,便于学生查询扩展阅读,发展鉴别、超越、创新和研究的能力。
《汉英翻译实践》由陈浪制定编写原则、修订体例、负责初审和终审定稿,谢瑾和杨姗姗负责部分章节的初审审核。编写分工如下:陈浪编写练习一、三、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一、二十二;谢瑾编写练习二、四、五、六、七、八、十六、十七、二十;杨姗姗编写练习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九。
最后,编写组要特别感谢陈宏薇教授和李亚丹教授两位前辈。她们筆路蓝缕,为《汉英翻译实践》教材开发、维护和发展奠基铺路。本教材继续坚持陈宏薇教授独创的“功能相似、意义相符”翻译标准,立足对比,着眼技能,兼顾文体,将培养学生了解和熟悉中英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异同的主旨贯穿全书,并在新时代精神的指引下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期待引导学生内化语言文化特征和翻译规律,最终成为能够承担时代使命的翻译人才。
陈浪